后汉书班梁列传|唯《汉书》可佐酒?( 三 )


【后汉书班梁列传|唯《汉书》可佐酒?】

后汉书班梁列传|唯《汉书》可佐酒?

对西域都户府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开疆拓土,而是种地养活自己
耿恭就是驻守疏勒城的戊己校尉 。话说老耿可是名门之后——他爷爷是喻糜县侯耿况,大伯是好畤侯、建威大将军、“云台二十八将”中排行第四的名将耿弇 。所以窦固出征打北匈奴时也带上了这位将门新秀,并在战后把他留在了西域继续刷经验,任职戊己校尉 。
所以当两万多北匈奴人包围了疏勒城以后,估计耿恭内心也是懵逼的——虽说在当时、尤其是后世有一汉当三胡,甚至五胡、十胡的说法,但是想以数百汉军击退近百倍之敌,哪怕冠军侯重生恐怕也得头皮发麻吧?
更要命的是,汉明帝刘庄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挂掉了 。国内忙着治丧和拥立新君(当然更重要的是重新划分在朝廷中的势力范围),所以一时间无法派出援军,耿恭孤立无援,彻底陷入了绝境 。
后汉书班梁列传|唯《汉书》可佐酒?

耿恭血战疏勒,最终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永垂青史
在类似的情况下,李陵降了,李广利也降了,赵破奴则被生擒,虽然最后又逃回了汉地 。但耿恭不想重蹈覆辙,决心坚守,因为他知道匈奴人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弱点,那就是不擅攻城——事实上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出现过的游牧民族,除了在十三世纪开了挂的蒙古人以外,就没有一个会攻城的,匈奴人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尽管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北匈奴人却始终拿几百据城而守的汉军毫无办法,反而付出了死伤无数的惨重代价 。
然而北匈奴围城数月不退,疏勒城中粮草耗尽,耿恭就指挥将士们拆卸下铠甲、弓弩上的兽筋和皮革,用水煮熟后啃食以充饥 。即便如此,阵亡、病故、饿死的汉军也越来越多,最后仅剩下数十名守军 。在这种情况下,北匈奴单于认为汉军已败,便得意洋洋的派出使者劝降 。
北匈奴派出的使者当然是个大活人,可在早就饿得两眼冒绿光的耿恭眼中,这就是块百来斤的会行走的大肥肉啊!于是他装作同意谈判,把“大肥肉”骗上城头后就一刀砍翻,连洗剥干净这道程序都免了,直接当场烧烤与部下分食——可算是填饱了一次肚子啊!
后汉书班梁列传|唯《汉书》可佐酒?

“壮志饥餐胡虏肉”啥的别人就是说说而已,只有耿恭玩真的
据说耿恭不但骗了北匈奴的使者当烤猪吃,吃饱喝足后还不忘恶心一下单于:
“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 。”
不过,我翻遍了《后汉书》、《资治通鉴》和《东观汉记》等史书,也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 。不过耿恭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忠诚和不屈 。
直到次年正月,汉章帝刘炟才派出援军将耿恭等人救出了疏勒城 。此时城中仅剩下26个活人,且在一路撤退的途中还要面对北匈奴人的追兵以及肆虐的风雪,以至于最终能够坚持到玉门关的,仅剩下13人,而且个个“衣屦穿决,形容枯槁”(《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 。
这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
后汉书班梁列传|唯《汉书》可佐酒?

十三将士归玉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朽的篇章
范晔在为耿恭作传时,曾认为其壮举可与苏武相提并论:
“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 。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 。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引用同上)
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
在东汉,姓班的最好别惹,而且千万别以为他说过的话是在吹……那个啥 。
“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 。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前文提到,尽管耿恭忠贞不屈,但西域都护府还是被北匈奴人拔了旗,大汉朝的里子、面子统统丢了个精光 。这要是放在后来宋明之类的朝代,西域估计就要永远跟中原说拜拜了,不过在大汉朝可不行 。大汉朝的规矩是:自己丢掉的场子,一定得自己找回来!
后汉书班梁列传|唯《汉书》可佐酒?

汉人崇尚“大复仇”,有仇不报的怂包在大汉朝根本没法混
于是被父、兄、妹这一家人逼得在文坛无路可走的班小二悍然下场,拎着把破刀骂骂咧咧的替大汉朝和耿恭报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