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过哪些豪迈的诗词?( 二 )


【原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 。,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兹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谨刑也 。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圯族 。”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党之过乎仁;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
石钟山记
【题解】
此文作于宋神元丰七年(1084),记游石钟山情况及由探讨此山名称来历引起感想 。是年三月作者奉诏由黄州移贬汝州(今河南临汝),六月乘舟赴任;时其子苏迈同舟赴任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因同游石钟山,并作此记 。石钟山在湖口县鄱阳湖东岸,分上钟山、下钟山 。
【原文】

【苏轼写过哪些豪迈的诗词?】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专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硡硡然,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献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文,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前赤壁赋
【题解】
亦作《赤壁赋》,见《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任团练副使 。三年后,其二游黄州城外的赤壁(亦名赤鼻矶),联想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今湖北省薄圻),一时兴之所至,写下一词两赋 。后人习惯称前赋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后赋为《后赤壁赋》 。
【原文】
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