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过哪些豪迈的诗词?( 三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涉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答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北非曹际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教战守策
【题解】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原题是《教战守》 。作者苏轼针对腐败的宋王朝面临来自辽、夏的严重威胁,指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危险性,从而论述教民战守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措施 。
【原文】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 。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 。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 。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则其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 。王公路丙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 。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 。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 。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骨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夫民亦然 。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 。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天下果树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 。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一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 。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