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吃饺子”的诗句有哪些?( 二 )
9 春日当头微风吹 , 闲时想起水饺味。
独自一人独自包 , 韭馅香味满屋绕 。
耳边音乐何其妙 , 边包边听乐悠悠 。
吃饺子的传说:东汉时候 , 南阳有个张仲景 , 是个名医 。
他医术很高 , 不管什么疑难病症 , 都能手到病除 , 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 。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 , 那年告老还乡 , 正是冬天 , 寒风刺骨 , 雪花飘飘 。
他走到白河岸边 , 看到那些为生活东奔西走的穷乡亲们 , 面黄肌瘦 , 衣不遮体 , 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 他心里很难受 。
张仲景一到家 , 登门求医的人很多 , 他虽然很忙 , 可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 。
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 , 盘上大锅 , 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 , 给穷人舍药治冻伤 。
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 。
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 , 等煮好后 , 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 , 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 。
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们 , 每人给一大碗汤 , 两只娇耳 。
人们吃下娇耳 , 喝了祛寒汤 , 只觉浑身发暖 , 两耳生热 。
再说 ,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 , 经常为当地百姓治病 , 受到那里百姓的爱戴 。
他告老还乡后 , 长沙的百姓想念他 , 每年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带着乡亲们的心意来看望他 。
那年 , 张仲景身患重病 , 长沙老人说:长沙有一穴好地 , 想叫他寿终时葬在长沙 。
南阳的人哪里肯依?两下里就为这事争吵起来了 。
张仲景说:"我吃过长沙水 , 不忘长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阳地 , 不忘家乡养育恩 。
我死了 , 你们抬着我的棺材 , 向长沙方向走 , 灵绳在哪里断了 , 就把我葬在哪里算了 。
"众人一听 , 也不再争论了 。
那年冬至那天 , 张仲景离开了人世 。
长沙来了许多人吊丧 , 并要把他的尸体运到长沙去 。
遵照他的遗嘱 , 南阳和长沙的人抬着棺材上路了 , 走到当年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 , 灵绳忽然断了 。
众百姓忙打墓 , 下棺 , 填坟 。
你一挑 , 我一担 , 川流不息 , 昼夜不停 , 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很大 。
又在张仲景的坟前修了一座庙 , 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
张仲景是冬至这天寿终的 , 又是冬至这天开张舍"祛寒娇耳汤"的 , 为了纪念这一天 , 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 , 并说冬至吃了饺子 , 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
立冬吃饺子的诗句立冬时节的习俗吃饺子立冬节气 , 有秋收冬藏的含义 , 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 , 劳动了一年的人们 , 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 , 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 , 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
在我国南方 , 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 , 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
在我国北方 , 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 。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 ,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 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
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 , 立冬之日 , 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
贺冬 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 , 贺谒君师耆老 , 一如正日 。
”宋代每逢此日 , 人们更换新衣 , 庆贺往来 , 一如年节 。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 , 士大夫家拜贺尊长 , 又交相出谒 。
细民男女 , 亦必更鲜衣以相揖 , 谓之“拜冬 。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赚“以后的钱”
- 也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