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学反思如何写?( 四 )


有的学生说:它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 , 可葡萄架太高 , 还是不能够着 。
有的学生说:它用向葡萄扔一把小石子 , 可落下来的都是劣质的 , 不能吃 。
还有学生说:它去爬葡萄架 , 可葡萄架的棍子太细太软 , 它的爬树的本领不行 , 跌的哇哇直叫 。学生的想象力让我欣喜 , 然后我再让学生体会狐狸此时的心情 ,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铺垫之后 , 故事的寓意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 。
2.恰当运用表演 。在语言故事《牧童和狼》中 , 先后写到了牧童的两次大叫 。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 , 自己琢磨这两次的大叫有什么不同 。有所体会之后 , 让学生开始表演了 。虽然第一次表演不成功 , 但让学生评价后 , 同学们知道前几次牧童喊"狼来了"时 , 村民应表现出焦急的样子 , 在最后一次喊"狼来了"时 , 村民的再也不理睬牧童的话语 , 最后在出色的表演中学生揣摩到了牧童的心理 , 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是他们对牧童否定 , 对寓意的深刻领会 。
3.注意故事对比 。《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 , 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抓住这个不同结局 , 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 , 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 , 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 , 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 。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如何写?


本节课力求抓住第一课时的特点 , 完成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的任务:认识生字、朗读课文、学习第一则寓言 。
学习中 , 我采用我们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首先出示三个教学目标 , 接着告诉学生 ,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 我们将进行三次比赛 ,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依次出三个自学指导 , 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学习 , 检测时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 尽量请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 ,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 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 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 完成的相当好 。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 , 要求学生说一说身边有没有类似于狐狸这样的人 , 一开始只有几个同学举手 , 于是我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 , 孩子们在交流中打开了话匣子 , 举了不少“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事例 , 充分理解了寓言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