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绵竹的小诗急用( 三 )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 , 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 , 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 , 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
全诗语言明净 , 结构缜密 , 情景交融 , 含蓄有致 , 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 是唐诗中的名篇 , 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 , 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 , 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 更是脍炙人口 , 备受推崇 。
译文黎明起床 , 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 游子悲思故乡 。
鸡声嘹亮 , 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 , 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
枯败的槲叶 , 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 , 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 , 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 , 概括性很强 。
清晨起床 , 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 , 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 , 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
“在家千日好 , 出外一时难 。
”在封建社会里 , 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 , 往往安土重迁 , 怯于远行 。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 , 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
三、四两句 , 历来脍炙人口 。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虽然在诗句里 , “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 , 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 , 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
例如“鸡声”一词 , “鸡”和“声”结合在一起 , 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 。
“茅店”、“人迹”、“板桥” , 也与此相类似 。
“槲叶落山路 , 枳花照驿墙”两句 , 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
商县、洛南一带 , 枳树、槲树很多 。
槲树的叶片很大 , 冬天虽干枯 , 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 , 才纷纷脱落 。
而这时候 , 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 , 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 , 就比较显眼 , 所以用了个“照”字 。
可以看出 , 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
旅途早行的景色 , 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
”春天来了 , 故乡杜陵 , 回塘水暖 , 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 , 却离家日远 , 在茅店里歇脚 , 在山路上奔波 。
“杜陵梦” , 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 , 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 , 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
“早行”之景与情 , 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
[
形容秦始皇的语句诗词 途经秦始皇墓作者:【许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龙盘虎踞树层层 , 势入浮云亦是崩 。
一种青山秋草里 , 路人唯拜汉文陵 。
【注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 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 。
但他又是一个暴君 , 实行专制主义 ,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 受到后人谴责 。
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 , 南依骊山 , 北临渭水 。
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 , 坟丘为土筑 , 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 , 现存高四十三米 , 周长二千米 。
陵墓落成之初 , 坟上“树草木以象山” 。
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 , 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 , 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 , 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