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苍老的一些优美诗句( 二 )


白发陆游
白发今年一倍增,闭门养此老无能 。
牛羊被野霜天晚,禾稼连云岁事登 。
未午舂炊余脱粟,乍寒包裹有粗缯 。
自怜未废诗中业,父子蓬窗共一灯 。

白发陆游
白发千茎绿鬓稀,卧看鵷鹭刺天飞 。
平生窃鄙贡公喜,故里但思陶令归 。
清坐了无书可读,残年赖有佛堪依 。
君看世事皆虚幻,屏酒长斋岂必非!
白发陆游
疾病侵壮年,发恐不及白;偶赖针石功,寓世成久客 。
行年垂七十,霜雪纷满帻,耳目虽已衰,亦未与人隔 。
濯缨千顷湖,送老五亩宅 。
大布缝长衫,东阡复南陌 。
白发陆游
我生实多邅,九折行晚途 。
忧伤日熏心,惊见颊与颅 。
稍生秋风时,竞出寒雨余 。
星星初尚稀,戢戢不可除 。
昔如春柳妍,今作霜蓬枯 。
蓬枯有再绿,念我岂得如 。
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 。
投镊三叹息,金丹岂无书!
白发陆游
萧萧白发濯洽浪,剡曲西南一草堂 。
饮水读书贫亦乐,杜门养病老何伤 。
已成五亩扶犁叟,谁记三朝执戟郎!正似篱边数枝菊,岁残犹复耐冰霜 。
病起镜中见白发此去七十无十寒暑矣偶得长句陆游
短鬓萧条失故青,人间真似宿邮亭 。
正令宽作十年梦,安用更留三日醒 。
覆瓿书成空自苦,击辕歌罢遣谁听?客来若觅衰翁处,睡起悠然倚素屏 。
嘲白发王安石
久应飘转作蓬飞,眷惜冠巾未忍违 。
种种春风吹不长,星星明月照还稀 。
代白发答王安石
从衰得白自天机,未怪长青与愿违 。
看取春条随日长,会须秋叶向人稀 。
秋夕叹白发诗何逊
丝白不难染 。
蓬生直易扶 。
唯见星星鬓 。
独与众中殊 。
昔年十四五 。
率性既廉隅 。
直是安被褐 。
非敢慕怀珠 。
何言志事晚 。
疲拙婴殊躯 。
逢时乃倐忽 。
失路亦斯须 。
郊郭勤二顷 。
形体憇一庑 。
涸蚌困鱼目 。
笼禽触四隅 。
宵长壁立静 。
廓处谢欢愉 。
月色临窗树 。
虫声当户枢 。
飞蛾拂夜火 。
坠叶舞秋株 。
逐物均乘鹤 。
违俗等双凫 。
故人倘未弃 。
求我谷之嵎 。
诗句白发谁家翁偶的前一句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的~我以前看到过 今天上网时恰好看到楼主提问了 真巧~后面不是我写的了啊: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 。
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 。
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 。
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 。
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 。
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 。
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 。
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
“缘”,因为 。
“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 。
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
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 。
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 。
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 。
这时有感慨了 。
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 。
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 。
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 。
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
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 。
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 。
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