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曲字的古诗词( 三 )


四字防孤平 , 末防三连同 。
七绝重一遍 , 七律也就成 。
双末押平韵 , 单末多仄声 。
七言去两字 , 五言不费功 。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 , 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 , 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 , 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 , 称为词调 。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 , 并不就是题目 。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 , 句有定字 , 字有定声” , 并且各不相同 。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 , 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
每首词分成数片 , 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 , 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 , 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 , 韵位也就不同 。
(4)句式长短不一 。
诗也有长短句 , 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 , 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 , 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
(5)字声配合严密 。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 , 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
作词要审音用字 , 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 , 以求协律和好听 。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 , 所以 , 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 , 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
腔不韵则勿作 , 如《塞翁吟》之衰飒 , 《帝台春》之不顺 , 《隔浦莲》之寄煞 , 《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
作词择调 , 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 , 使声词相从 , 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
否则望文生义 , 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 , 甚至南辕北辙 , 闹出笑话 。
例如 , 《贺新郎》 , 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 , 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 , 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
又如《寿楼春》 , 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 , 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 , 实际上恰恰相反 , 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
南宋词人史达祖 , 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 , 大致都可信 。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 , 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 , 西楼南瓦皆歌之 , 谓之渭城三叠 。
以周词凡三换头 , 至末段 , 声尤激越 , 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
可惜这类记载 , 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 , 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 , 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 , 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 , 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 , 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
虽有例外 , 大致相差不远 。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 , 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 , 可按照字句的声韵 , 进行揣度:大体上 , 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 , 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 , 声情不是迟缓 , 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 , 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 , 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 , 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 , 情感必郁劲 。
(4)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 , 作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