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边际效应|边际效用的生活例子

双重边际效应(边际效用的生活例子)
如今购物节不断 , 你的战果如何?作为供应链专业人士 , 我理论上非常反对这种人为的供应链扰动 , 但在2012-14那几年却在行动上却是全情参与 , 从一年最多用3次电饼铛 , 到洗衣液能用一整年量的买入 。剁手时我忘记了供应链中的 ICC ratio, scrap ratio, mode change risk, spare part cost...更别提在魔都平均7万人民币每平方住房下的仓储成本 。近两年实践《断舍离》以来 , 才控制到只买部分消耗品、鲜花年卡、钟点工等服务类的 。
购物节的商业游戏里 , 大玩家是平台、生产商和零售商 , 做为最终消费者无论是否有受益 , 我们其实都是观看各种商业案例的吃瓜群众 。作为一个有格调的吃瓜群众 , 来学习一下供应链中的双重边际效应吧 。
双重边际效应(Double marginalization):美国经济学家斯宾格勒在早期对产业组织行为的研究中发现 , 当市场上的产业链存在单个上游卖者(如制造商)和单个下游买者(如分销商)时 , 上、下游企业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使整个产业链经历两次加价(边际化) 。双重边际效应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的最大化 , 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生产边际成本的现象 。
有木有觉得每个汉字都认识 , 但连在一起读的似懂非懂?
双重边际效应|边际效用的生活例子


别急 , 我们一起把里面的概念分别理清 。边际效应(Marginal utility):也称为边际贡献 , 是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 , 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 。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 , 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 , 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 。也就是说 , 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 , 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在财务分析上 , 这个效应是可以用清晰明确的数学公式表达的 。
为方便理解 , 我举个通俗的“栗子”:
2017年底 , 美国重磅推出了性爱机器人 , 某人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完美的身材比例 , 丝滑的皮肤触感 , 他的情感体验很强烈 , 但是 , 第二次接触时 , 会淡一些 , 第三次 , 会更淡……以此发展 , 他接触该美女机器人的次数越多 , 他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 , 一步步趋向乏味 。然后他一定会在“以旧换新”的促销下换个款式 。。。
这种效应 ,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 , 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 , 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 。不多展开了 , 再看一下供应链的双重边际效应里的另一个名词“边际成本” 。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 ,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随着产量的增加 , 边际成本会先减少 , 后增加 。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 。
为方便理解 , 我举个通俗的“栗子”:
某电商正在研发的终端快递分发机器人 , 服务于某写字楼 , 每天有100个快件 , 年节时快件增多到每天130件 , 达到机器人处理最大量 。电商在年节时赚了更多的钱 , 但仍然使用一个机器人 , 固定成本不变 , 送达每个快件的成本降低了 。购物节时每天有190个快件 , 电商不得不再派一个机器人 。虽然送达了2倍的快件 , 但某电商送达每个快件的成本反而更高了 。
把两个“栗子”结合起来理解供应链的双重边际效应 , 就是
双重边际效应|边际效用的生活例子


省省哈 , 别费劲了 , 反正AI机器人是要取代你的 。
开个玩笑 , 正是为了不被机器人取代 , 我们才这么努力的吃“栗子” 。
供应链的双重边际效应是指制造商和分销商都有一定的市场力量 , 如果两者缺乏协调时的定价决策 , 就会导致最终价格高于使制造商和分销商总利润水平最大化的水平 。
换句话说就是 , 消费者都已经多花钱了 , 制造商和分销商谁也没能多赚到 。不但没有双赢 , 反而是三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