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渔的古诗( 三 )


爱娟之母赶来相劝,并准其再娶三妻四妾,友先方才罢休 。
韩琦仲在高中状元之后,由义父策划娶得淑娟 。
该剧脉络贯通,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秋风的诗句赏析 唐 郑谷《舟行》诗:“ 季鹰 可是思鲈脍,引退知时自古难 。
”宋 陆游 《枕上作》诗:“采若未能浮楚泽,思鲈犹欲钓吴松。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鲈蒓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词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清 李渔《比目鱼·肥遁》:“昔人思蒓鲈而归隐,鲈鱼乃隐逸之兆,这等看来,我和你一世安闲了 。
” 当代 杨若鹏 《秋风》 你推送着钟声,敲响/石碣上落叶的躯体/越响,就越疼 //落叶耗尽一生的绿/将孤寂托付于你/只想完全地打开自己 //你背对着世界,转身/赴一场金黄的洗礼/而落叶已安睡在你的怀里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悯农》)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曹操:《观沧海》)6.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描写秋风的诗句 (《汉乐府?长歌行》)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苏轼:《赠刘景文》)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李煜《相见欢》)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的:《山居秋暝》)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经典诗句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元稹)10.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
红杏枝头春意闹,用闹的理由是 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998—1061,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雍丘今河南杞县 人.官至兵部尚书,因其《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称“红杏尚书”.词的上片,作者写道: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下片作者感叹道: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其实作者看得很透,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带不走,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灵,才能伴人终生.所以作者注重当下的感受: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个“闹”字.清代学者李渔曾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当然,这不过是他一己之见.对于春天,诸多诗家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照.宋代无名氏有诗写道:“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该诗从两个方面对春日春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我们知道,一年分四季,自然界不会永远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人生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不会总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会总是成功的欢乐、动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语、悦耳的歌声.所以,当您的人生中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举步维艰的时候;当你的人生遇到“无边落木萧萧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困难重重的时候;当您的人生遇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时候,请您不要气馁,不要退缩,不要一蹶不振,要相信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最后,给朋友们送上两句话:一句是,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一句是,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思考】清代著名诗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其中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过如下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但同时代的著名文论家李渔却在《窥词管见》里说:“此语殊难索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你认为哪位名家的评论更符合审美法则呢?【参考答案】王国维的评论更符合审美法则.这两句写初春景色不直写春意,也不罗列春景,仅从“红杏枝头”取意,确实是“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妙就妙在运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活现出来.这是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而李渔因为对宋祁的艺术匠心缺少内在的审美心理的感应,体会不到外在的感觉器官能够互通信息,所以不懂得“闹”字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