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文章|难忘的中秋之夜( 二 )


然而,时间的推移,心情的变化,这一切又在悄悄地变化 。来到可爱的大草原,感觉那美丽大草原的气息,融入那草原的风情,身临其境,心中慢慢体会到了浓浓的温情 。
告别热烈烂漫的盛夏,金黄的盖头悄悄罩上玉米高高的头顶;低垂的麦穗堆成麦场上丰收的喜悦、变成老人额头微笑的褶皱 。
南飞孤雁的一声哀鸣,震落枝头无奈的枯叶;秋蝉的喧嚣惊落夜空晶莹的群星 。露珠挂在干枯的草尖,折射朝阳斑斓的五彩 。
无须把酒问天,中秋之月定会圆满迷人 。
蕊寒香冷的秋菊,唤起怜香者无奈的感叹,想那昔日的黄巢定然未能遂愿 。要不这冷面的美人,缘何依旧在劲风中受这难耐的孤独?
“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罩着浓浓雨雾,引起多愁善感者无尽的惆怅 。秋,人生美丽而悲凉的篇章 。
最佳学习点
1.语言悲凉 。作者用悲凉的笔锋来写中秋节身处异地的逢节思乡的孤苦之情,与内容切合 。
2.化用诗句 。巧妙地化用《天净沙秋思》等诗句,使得文章中的场景极具诗意和感伤 。
中秋月儿分外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不能像苏东坡那样举杯邀明月,只好手拿月饼站在阳台上,沐浴着这清爽的风儿,观赏这迷人的中秋之月 。(学开头:开篇引用苏东坡的词句,使文章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味 。)
盼呀盼,那一轮金色的月亮渐渐地升起来了 。一眼看见,好像就挂在河对面那高高的楼顶上 。样子与日出有些近似,却没有太阳那炽热的光亮,淡淡的,凉凉的,还隐隐地带着些光晕,这倒更显出月的美来 。月儿旁边倒是有些云,但不像朝霞那样灿烂,被月光朦胧地照着,就像那梦中的轻纱 。轻纱中,稀稀落落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在月光之下,竟若隐若现,怪不得人们说“月朗星稀”呢,确实是这样的啊!(学方法:“淡淡”、“凉凉”、“隐隐”等叠词的运用,读起来有一种轻轻的感觉,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清幽的意境 。)
渐渐地,月亮越升越高,看上去也越来越小,却越来越白,月光比先前亮了许多,照得大地一片明亮,那山呀,树呀,城市的高楼呀,看得清清楚楚 。月光透过树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影子 。月色如水,树叶披着这温柔的水光,在微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草丛中,那不知名的虫儿也不甘寂寞,“叽叽……”“丁丁……”和着叶儿的低吟,好一曲浪漫的《月光曲》!(学描写:第三段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了月夜之美,令人陶醉 。)
中秋的月儿是多么的迷人啊!听爸爸说,“十五的月儿十六圆”,明天,我还要继续观赏这美丽的月色呢!
快乐中秋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会读:以恰当的诗词开篇,十分新颖,足见小作者的文学功底 。)的确,中秋节的前一天,奶奶就打来了电话,让我们去乡下过中秋节 。(我会读:交代事情发生的缘起 。)
我们到奶奶家时已经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奶奶可热情啦,桌上的饭菜丰盛极了,有一只只大红色的龙虾,一块块烤熟的猪肉,还有绿油油的青菜、黄灿灿的玉米饼、白切鸡肉、红烧鲫鱼……这些都是我平时最爱吃的小菜 。可是今天我无心品尝这些美味佳肴,因为我急着要去赏月 。(我会读:连美味佳肴也无法让小作者静下心来,看来真的迫不及待想要赏月去了 。)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袋月饼就像兔子一样蹿到了门外 。(我会读:“蹿”这个动词用得好,传神的表现了小作者的急切心理 。)可是月亮被前面的房子遮住了,我急得上蹿下跳,连忙叫来了我的助手——爸爸来帮忙 。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终于看到了月亮,月亮又圆又亮,好像还在走路呢!它把银光洒下大地,把黑夜照得如同白天一样明亮 。定睛一看,月亮上好像真有传说中的嫦娥和玉兔呢!(我会读:对月亮的描写,朴素却百思特网充满童真的趣味 。)我们拿出月饼准备对月品尝,这时妈妈提议:我们来说带月的诗句,说出了才可以吃月饼 。我们都同意了 。我先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妈妈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月落乌啼霜满天” 。接下来该爸爸说了,可是他说了“海上生明月”,下面就说不下去了,就胡乱地说了句“十五月亮十六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
中秋节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我会读: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
最佳学习点
引用诗词:小作者在开篇便引用了一句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也让读者倍感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