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安洪泽湖的赞美词和诗句( 三 )


比如,董家潭简称董潭(今临泽镇董潭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该地自然环境优美,集市繁华 。
传说有八景,有普善禅院、奉真坛、文昌宫等宗教建筑,每年都有“字纸会”“三官会”“观音会”等 。
该村主要集中居住两大姓氏,即朱姓和史姓 。
朱姓为紫阳堂一支,据朱氏家谱考证,他们祖上约在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至董潭,距今有500多年,在董潭已繁衍17代了 。
董家潭还有一个大姓——秉直堂史氏 。
据《史氏家谱》(1947年修)记载,明万历四年(1575年)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溃崩,里下河汪洋一片,后又倒五坝(高邮运河堤上五个坝口),里下河遂成泽国 。
但董家潭“风景正自不少”,据史氏十八世孙记述,有八景:扣马神桩、辞金芳躅(足迹)、凤凰名沟、溪潭映月、普善钟声、奉真乩笔、芦州晴雪、渔艇斜阳 。
每一景都用诗来描绘,如《溪潭映月》:秦邮东北董家潭,清水长流几曲湾 。
难比沧浪沂水处,载明州志古今谈 。
徘徊散步至溪潭,潭水清兮月正圆 。
皎洁月光浮水面,扶摇溪影在人前 。
董家潭有一个溪潭,潭水清澈,虽然比不上沧浪(汉水)和沂水那么有名,但在州志上也有记载 。
诗人在该诗后面小注:“晚上散步在溪潭,见潭水碧清,月出于东土之上,月光如水,而水如天,映于溪潭之内,又是一种风景,实是令人雅观,流连忘返也 。
”二、歌颂先祖歌颂先祖是家谱中诗词最多的一类,几乎每部家谱都有这类诗词 。
湖西赵氏为半部堂,始祖为宋代宰相赵普 。
赵普在做宰相期间,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中央集权,帮助赵匡胤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
宋太祖问他靠什么来治理天下?赵普回答:“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 。
”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籍,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其后人就以“半部堂”为堂号 。
盱眙的名人 洪泽历史名人 洪泽县地处淮河中下游结合部,位于洪泽湖之滨,历史上的洪泽湖时盛时衰 。
盛时物产丰富,漕运畅通,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文人荟萃 。
衰时鱼游城关,舟行树梢,哀鸿遍野,饿殍载道 。
洪泽人民得过其利,受过其害 。
古今参与治理洪泽湖的名人甚多,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不少,歌颂赞美洪泽湖的诗词历代有之 。
当代治水英模倍出,记实文章如实地描绘出生动、壮观景象 。
如今,洪泽湖已脱胎换骨,旧貌变新颜,愈加美丽富饶,且有十大景观供旅游者观光欣赏 。
洪泽县也彻底变了样,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
陈登(约164~201),字元龙,东汉下邳淮浦(今涟水县)人 。
汉灵帝名臣陈球侄孙,沛相陈珪子 。
陈登受祖、父辈熏陶,“少有扶世济民之志 。
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通 。
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今盱眙县东境)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 。
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灌之利,稻丰积” 。
兴平元年(194年)陶谦死,陈登力劝刘备代徐州牧 。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以陈登为广陵郡(郡治射阳,今淮安境)太守 。
登助曹击杀反复无常的吕布,加封伏波将军 。
在广陵太守任上,“明审赏罚,威信宣布” 。
广陵郡“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经陈登招抚,“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农田,百姓畏而爱之 。
”其间,开邗沟西道(今苏北里运河前身),缩短江淮之间水路,筑破釜塘、捍淮堰等好多水利设施,灌溉邗沟两岸数百里;两次打败孙策北上的军队 。
建安五年迁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褓负而追之” 。
不久卒,年三十八 。
陈登调离广陵后,广陵郡很快为孙权所有 。
后来曹操征吴,“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其爪牙”!陈登死后,许汜、刘备等共论天下士,许 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
刘备说:象陈元龙这样,“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
”僧加,葱岭西北西域人,唐代高僧 。
高宗龙朔二年(662),东游长安、洛阳行化 。
手执锡仗,历游吴楚间,与上层人士有交往,尝与李白“以诗与师论三车(佛教以牛车、羊车、鹿车为三车,比喻三乘)” 。
后游泗州,居龙兴寺 。
《盱眙县志稿》载:巫支祁屡为水患,僧伽大师驻锡泗州说法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