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春节的100首古诗( 二 )


北京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
豫东民谣:“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
参考资料: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_百度百科

求关于春节的诗词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 。
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
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 。
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
[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 。
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 。
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 。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
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
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
[说明]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人们的迎春活动 。
从内容上看,人们主要是祭神,为的是盼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从气氛上看实在是娱人,表演者尽兴狂欢,观者也耳目一新,处处体现了生活的欢乐 。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
[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 。
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 。
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 。
《拜年》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迎春歌》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
有关于春节的100首古诗

求十首关于春节的古诗词!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白话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