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官场的诗句( 七 )


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 。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别 ------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古代朝廷等级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
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
寺即官署 。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 。
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 。
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
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
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 。
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