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诗有哪些( 四 )


’殆类优伶副净滑稽之语 。
噫,太白一何不幸耶!”另外,明朝的另一文人蒋一葵在自己撰写的《尧山堂外纪》中也曾提到与此事有关的这则故事,故事写道:“崔颢题诗黄鹤楼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李白过武昌,见此诗叹服,遂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其后,一禅僧用此事:‘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不言而喻,这两人一致认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是后人穿凿附会在李白头上的,只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 。
自古山川人文,相互倚重 。
一生酷爱游山玩水的李白对黄鹤楼的情愫始终未断,先后写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与黄鹤楼有关的诗词;更是在自己流放夜郎途中被赦免而滞留江夏时,于长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大发感慨:““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将自己与黄鹤楼的情感抒发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
自唐代以来,岁月更迭,李白搁笔的传说已经扑朔迷离,让人难辨真伪了 。
不过,综合以上文字所载,我们更应该相信“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句话为后人附会杜撰的成分更大一些 。
不过,崔颢的好诗加上诗仙李白的大名头,也让黄鹤楼藉此声名大振 。
地因人始重 。
盛名之下,黄鹤楼及黄鹤楼诗词充满了迷人的魅力,至于是不是传说、附会,似乎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
黄鹤楼 崔颢 崔颢-登黄鹤楼作品信息【名称】《(登)黄鹤楼》【年代】唐朝【作者】崔颢【体裁】七言律诗诗词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①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② 。
崔颢头像[1] 晴川历历③ 汉阳树,芳草萋萋④鹦鹉洲⑤ 。
日暮乡⑦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⑧ 。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
2.昔人:指传说中骑鹤的仙人 。
3.返:通返,返回 。
4.悠悠:飘荡的样子 。
5.川:平原 。
6.历历:分明的样子 。
7.汉阳:地名,现在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
8.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
9.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
10.乡:故乡 。
11.愁:乡愁 。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
白日下汉江(平原)之碧树清晰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
日已黄昏却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面对江面上弥漫的茫茫烟波,让我愁绪油然而生 。
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