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枫林的诗句( 六 )


三、四句又展现出两幅自然景物画面 。
这两句说:弦声由舒缓、轻柔、恬美忽而转为惊骇哀愁 , 好像高山危石 , 慑人魂魄 , 又似猿猱跃涧 , 坠谷哀鸣;听曲者的眼前还展现出绵延起伏的山岭 , 碧森森的竹林与雾濛濛的烟云在山半腰相绕 , 好象在互抒愁思 。
这一联 , 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 , 诗人还用了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惊”、“哀”、“愁”这几个字眼 , 渲声弦声 , 使人心惊胆颤、哀愁感伤的巨大艺术力量 , 暗示出弦乐曲调已发生了由低到高、由徐到疾、由轻柔婉转到激越紧张的骤变 。
五、六两句 , 诗人所描写的弦声又由刚转柔 , 形象地表现出一弯凉月 , 从清冷的秋浦之上冉冉升起 , 月光射入水中 , 照见水底白沙 , 粼粼有光的景象 。
凉月秋浦、清水白沙 , 弦声多么明净、凄清、幽冷!乐曲的旋律起伏回荡 , 倏忽变化 , 如波翻浪涌 , 姿态横生 。
收尾两句 , 诗人描绘乐声的手段又有变化 , 由前三联借自然景色状乐声转为以社会人事表声情 。
“红泪客”用了王子年《拾遗记》的一个典故:魏时女子薛灵芸和父母分别时依依不舍 , 泪下沾衣 , 途中用玉唾壶承泪 。
到京师 , 壶中泪凝如血 。
这两句说:弦声忽然又显得如泣如诉 , 好象传说中与家乡亲人离别的女子 , 泪落如雨 , 凝而为血 , 不愿越过蜀国的门户瞿塘峡 。
前三联用鲜明可视的物象直接描绘弦声 , 这一联以带着浓烈哀伤情思的事象诱人去联想弦声 , 表现的素材是不同的 。
比较起来 , ...
关于橘子洲头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