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诗词的平仄格律( 六 )


因此 , 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
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 就现代汉语来说 , 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 , 上声、去声为仄声 。
然而 , 古代汉语的入声字 , 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 。
因此 , 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 , 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 , 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 。
但是 , 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 。
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 ,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 , 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 , 对于学写律诗者 , 多少是有些困难的 。
但是 , 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 , 因为在南方 , 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 , 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 。
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 , 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 。
因此 , 根据方言读音 , 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 , 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 , 类比如表:由此可见 , “兵”字正是阴平声 , “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 , 以此类推 。
当然这种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凡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一、二、三、四声的是不好套用这个公式 , 必须是方言 。
2、凡方言中有入声字的均可用“兵、平”二字去套用这种公式 。
3、凡方言中没有入声字的也是无法套用这种公式的 。
4、凡套用这种公式时 , 对于送气与不送气的字可不必区分它 , 如“兵”字是不送气的读音“bīn” , 而“平”字在普通话中则是送气的读音“píng” , 可把它当作不送气的字音“bíng”来读 。
这样则可排除在套用“兵、平、病、丙、并”这个公式时没有某一个字的障碍 。
实际上 , 在普通话中象“平”字这一类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则读成不送气的字了 。
也有一些字在普通话中是不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却又读成了送气的字 , 如“就、杰”等 。
5、各地方言中的一些地区 , 如江西的修水、武宁、瑞昌、德安、永修一带 , 不仅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 甚至还有六声 , 如:上表所述“衣、怡、易、以、意、一”等字 , 对此 , 我们且不必去管它是五声还是六声 , 反正与“兵、平”二字声调相同的字则为平声字 , 其后面所有的字均为仄声字 。
...
诗词的平仄怎样理解首先要了解字的平仄 。
现代汉语中一二声的字都属于平声 , 三四声属于仄声 , 古时还有一部分入声字也属于仄声 。
诗词的平仄总体原则是一句诗词中平仄要交替 , 读起来有顿挫 。
上下句要平仄相对 。
如 ,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 , 古韵为仄声)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更详细的请查诗词的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