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画的诗词有哪些?

《墨梅》
译文: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
作者简介: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 。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
赏析:《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
有关国画的诗词有哪些?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http://www.shicimingju.com

如何鉴赏中国画 中国画是艺术,是高雅,跟时尚是相抵触的 。
你要时尚生活,追随潮流就是了 。
提醒你一下,popular是流行的,但可以是低俗的意思 。
抛砖引玉 。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 。
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一部分美术家积极引进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方法,在世纪初形成了学习西方绘画,兴办美术学校的热潮 。
“写实改造中国画”,主要针对明清时期文人墨画模拟古人笔法,缺少新的创造而进行变革 。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风格画家与古代画家作品的比较中,可以部分了解这种变革的特点 。
【起因】 封建社会后期,旧文人画家沉浸于对古人笔墨意趣的模仿,日益脱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因袭守旧的局面限制了画家对时代生活和个人感情的表现 。
与徐悲鸿同为20世纪新美术变革开拓者的林风眠,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大力提倡到自然中写生,主张减弱“写”的用笔方法,突出“画”的自由表达特性,力图在中西绘画之间学一种新的创作道路 。
被推为“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 。
【改革】 20世纪力求变革的中国美术家,更加关注对描绘对形象具体形象特点的深度刻画,更加突出对自然景物表现的个人感受 。
这些创新探索,与当时中国新文学创作所提倡的“白话文”,“自由体诗”一样破旧立新,开辟了与五四新文化精神相呼应的中国新美术变革的道路 。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 。
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