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试题( 二 )


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 。
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 。
42.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突出旅途的寂寞 。
人,也越走越远了 。
二、(2分,每题0.5分)43.(1)使人退避;(2)部下;(3)表反诘语气,相当于:岂,难道;(4)儿女亲家44.(1 )我要不是你们帮助不可能到这种地步;(2)请求放弃掌管的兵权45.略三、(6分,每题2分)46.(1)同“义”,道理、意思;(2)辛劳 (3)责备 (4)“以”作连词,相当于“而”47.(1)古时有讨除煌虫而未尽灭的情况,只是人们不肯听命、效劳而已 。
(2)说是修德可以免除煌虫灾害, 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而导致这样的吧? (3)事情本来就有违背经典而合乎事理,违反事理而适应权变的情况 。
48.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惶不克而害愈甚 。
(2分)49.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战胜煌灾 。
(2分)四、50.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章,不少于200字 。
( 15分)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腊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
刘诗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 。
雍诗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精细图景,新巧而又清丽,表现洞庭君山的秀美,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
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
五、51.阅读下文,写一篇赏析文字,不少于300字 。
(15分)《钻姆潭记》是《永州八记》第二篇 。
钻姆潭,形状象熨斗的潭 。
开端“钻姆潭,在西山西”,只用七字既点了题, 又交代了潭的位置,而且与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连接了起来 。
作者写潭,先写潭的形成过程,重点在水与石的两次搏击 。
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使水获得了生命力,显得有声有色 。
水之来,不是流而是奔,写水之搏击,不用蚀而用啮,生动地表现了水对准山石,毫不放松的冲击 。
写水之去,不用流淌,而用徐行,仿佛可见那安详舒缓的漾漾漫流 。
潭水源于冉水,“奔注”而下,可见急湍似箭,直泻千里的气势 。
突然碰到了山石,于是两下抵住,石因有靠山,水只能“屈折东流” 。
旋即因“颠委势峻”的有利地形,水重新积蓄了力量,开始“荡击”,咬瞄着山石的边缘 。
柔能克刚,结果形成了一个“旁广而中深”的潭 。
它广阔近十亩有余,表面平静,纵深清澈,周围有碧树环绕,高处有泉水流泻 。
其宁静幽雅与前之激烈的搏斗恰成强烈的对比 。
潭上美景,作者留恋不己,亟游不止,引起了要卖田的潭上居者的注意,因而上门来求售 。
作者“乐而如其言” 。
买下之后,动手改建,潭上景色尽收眼底,于是乐不思故土 。
作者失意远贬,本来是“不乐居夷”、“不忘故土”的,现在却因为得到了这个潭,竟至乐于居夷,忘怀故土,充分表明了作者对钻姆潭的深厚感情和潭上景色的高度赞美 。
然而,作者只不过是苦中作乐罢了 。
表面上旷达闲适,内心却是沉痛悲哀,潭上美妙的景色处处透出凄清 的意味 。
附加题(10分)52.(略)
《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台 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2.D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