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读后感怎么写?( 五 )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天命,而吴国则时间最长,蜀国则最短的,那是因为它失去了诸葛亮就像房子失去了房梁一样,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没出息的昏庸无能的君主刘禅直接弃城而降,诺大一个蜀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吴国之所以寿命长是因为第二代君主孙策选好了接-班人--孙权,而且为孙权留下了一片现成的基业,和一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将,所以吴国寿命长要归功于孙策 。魏国则是有一个政治家君主--曹操,所以司马家族才不敢那么猖狂,曹操一死,曹丕还勉强挺了过去,俗话说国不过三代,到了第三代曹睿时,已是乌烟瘴气,司马昭独揽大权,这时的魏国已是名存实亡,摇摇欲坠 。最终三家全部灭亡,历史又进入另一个朝代的统治:晋朝 。
《三国志》和《易中天品三国》这两本书让我了解了真正的三国历史 。

三国志的读后感怎么写?


三国志的读后感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谈起三国,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原来也非常崇拜诸葛亮,认为曹操是坏人,可是在看了陈寿写的《三国志》后,我却开始成了曹操的超级粉丝,三国志的读后感 。
因为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还是一个很好的喜剧演员 。他可称得上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全才 。
说到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那非曹操莫属 。早期董卓作乱,是曹操先起义讨伐,各地纷纷响应,后组成了一支盟军,可大家谁也不愿当先锋,怕打战会损失自己的兵力,削弱自己的势力 。各官僚整天沉迷于声色,甚至还在内部内讧,发生火并的丑事 。此时,只有曹操胆识过人,带着自己微弱的部队追击董卓,虽然因寡不敌众而败,但也不失大将风度 。并使他由本“名微而众寡”而逐渐 “名扬诸侯” 。
曹操还具有远见卓识 。在其他军阀都忙着打战时,只有曹操采用谋士的建议开始命令军队屯田 。因而后来袁绍军在吃桑葚,袁术军在吃河蚌,而更惨的是还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时,只有曹操的军队丰衣足食 。我想:那些挨饿的士兵正想着怎么逃出去,投奔曹操的大军吧 。这也是曹操军能不灭的原因 。
曹操的远见卓识,还体现在:汉献帝出逃,狼狈之极,袁绍等拒绝迎接时,只有曹操去救皇帝,抓住这个好机会逢迎来天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地利用朝廷名义行事,不断扩充地盘,壮大实力 。后来,当袁绍等悟出了迎奉天子的好处,想与曹操共享这张王牌,你说袁绍天不天真,曹操怎么可能答应呢?
曹操本人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凡是谋士想到的,曹操也基本可以想到,这是没谋士时,他还能胜的原因 。在延津,得胜的曹军返回途中突然遇见文丑军,部下都认为应抛弃辎重撤退,而曹操下令等敌军抢辎重时出击,把辎重当诱饵,结果袁军败,文丑阵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