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古诗词

我们现在学习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
在新韵中
平:发声一声 二声的字 如:吃 池
仄:发声三声 四声的字 如:尺 赤
古韵(依平水韵)
平:上平 下平
如:上平:东同童僮 下平:先前千阡
仄: 上声 去声 入声
如:上声:董懂动孔 去声:送梦凤洞 入声:屋木竹目
中字 平仄皆可 不论
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8句要求对仗 绝句4句相对宽松)
又分为5言和7言
无论是哪一种都分为四种形式
平起入韵式
平起不入韵式
仄起入韵式
仄起不入韵式
注:平起就是 平平开头 仄起仄仄开头 入韵就是指押韵
所有的格律诗全部要求押韵
其中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其余奇数句不押韵
偶数句必须押韵
押平韵 即尾字是平声字
在格律诗中
有这样一个基本格律
它包含了格律诗的四种形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 。平起入韵
平平平仄仄,平起不入韵
仄仄仄平平 。仄起入韵
这个格律的每一句就是可以分别作为格律诗的首句
格律诗有两个基本原则
可以根据这两个原则 推导出格律
1.逢双必反
格律诗的格律形式实质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此交替循环的规律
5言和7言只是截取了前面的5字或者7字
其中对于特俗形式
平平平仄仄
表面上看是连续了三个平
实质上
平平平仄仄
应该是
平平()仄仄(平)
因为尾字不押韵所以只能把后面的平
反到中间
变化成 平平(平)仄仄....
同理
仄仄仄平平
实质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
因为尾字要押韵
所以把反的仄字放到中间
变化成 仄仄仄平平
2.对粘原则
拿5言绝句举例
12句和34句称为对句 23句可以称邻句
参考格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所谓的对指得是
1句和2句的格律相反
3句和4句的格律相反
注: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相反
粘指的是
2句和3句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相同
知道这两个原则后就可以推导出任何格律
其中特别注意
对于首句入韵
第二句偶数句也是入韵
所谓的平仄相反 我说过只是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即可
7言就是在5言的前面加上 平平或者仄仄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基本上就是绝句X2
绝句是1
2
3
4
这样的四句
律诗不是
1
2
3
4
5
6
7
8
这样的8句
而是
1
2
3
4
1(5)
2
3
4
这样的8句
其中
如果1句不入韵
则5句=1句格律
如果1句入韵
则5句变化为不入韵式
例如
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参考变化
古诗教我学做人作文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一遍遍地告诉我: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格 。
对于那些老生常谈的话,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
直到有一次,爸爸用他自己的行为才让我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
那天,爸爸带我去吃自助餐 。
看见门口招牌上标着每位两百元,我就从爸爸钱包里拿出四百元准备付账 。
“买两张票!”我对收银员说 。
收银员微笑着问:“小同学,你有多高?一米五以下半价 。
”我瞥了眼爸爸,见他正在旁边抽烟 。
然后,又看了看柱子上标的身高线,心想:“要是能省一百元,下次爸爸一定会再带我来” 。
“一米五,大……大概不到 。
”我结结巴巴地回答道 。
乘着收银员忙着招呼别的客人,我迅速把三张百元钞票往她手里一塞,快步靠近身高线,轻微曲膝下蹲,又像驼鸟一般地把脖子一缩,顺手拿了两张票,再高高地扬起手中的票,大声叫爸爸快过来 。
等爸爸选好菜正要开始吃的时候,我悄悄跑到他身后,捂住爸爸的眼,让他猜我衣服口袋里有什么 。
见爸爸实在猜不出来,我从口袋里像变魔术一般地“变”出百元大钞 。
爸爸奇怪地问:“你哪来这么多钱?”我压低声音,眉飞色舞地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