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怎么写?( 五 )


谁都想完美,但完美没有一个终点,正如许新海博士所说 “完美永远是一种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做,就对了 。”让我们一起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励与共同行动下,期待属于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庆典 。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怎么写?


近日,读了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编著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颇多感慨,下面小叙一二 。
一、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读代序中朱永新在20xx年新教育海门开放周上的讲话“让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中引用圣严法师的话“做,就好了”,我很有触动,四个字,道出了人生真谛 。
我不禁想到鲁迅的《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或没有更大的希望 。新教育的工作者们走出了自己的路,正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
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加入他们 。记住这句话:做,就好了 。从点滴做起,从可以做到的做起 。如在“同读一本书”活动中,老师应实实在在地与学生同读,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与学生交流即“读书交流课”,或在每节上课前与学生同读某篇文章的精彩之处 。
从《读者》《智慧》等杂志开始,从一句话、一个笑话、一则小故事入手,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坚持带上一段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行动,同时培养“读书小助手” 。接着按规定时间、规定任务、规定形式完成 。设计表格或其他形式来实现对内容的展示,最后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习惯,使之规范化、常态化 。
二、最感动的故事
读海门市下余初中“丑小鸭班”叙事“我们共同成长”中我被一个故事——《牵蜗牛去散步》深深感动了 。它更让我感到深深地内疚 。是的,诚如故事中所说对很多学生我们都是没有耐性的 。越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越要沉住气 。
昨天做不好,今天继续做,继续引导他,明天也不放弃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花期的`,这朵花虽然开得缓慢,但定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怎么写?】其实,我也想牵着蜗牛散步,也想让蜗牛牵我去散步,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在每个班上牵上一两只蜗牛,带他们去散步,闻闻路上的花香,听听路上的鸟鸣,看看满天的星星,我坚信,这些蜗牛定能如迟开的花蕾在某一天悄然开放,芬芳满园 。终有一天,大家会发现人间一切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