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小雷锋|一起来听厦门这几位“校园小雷锋”的故事

我身边的小雷锋(一起来听厦门这几位“校园小雷锋”的故事)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采访人员 郭文娟)风雨无阻守护文物;一到放假就参与志愿服务;“一日小厅长”宣传海洋文化;伸出援手帮助受伤的同学……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小雷锋”!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天,本报就通过几名“校园小雷锋”的故事,带您看看孩子们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 。
保护文物
认领洪本部渡头碑记 一家三口都是志愿者
我身边的小雷锋|一起来听厦门这几位“校园小雷锋”的故事

李资惟
李资惟是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三学生,也是一名文物守护志愿者 。
四年来,他每月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巡查认领的文物保护点洪本部渡头碑记,每月至少两次,风雨无阻 。巡查时,他会带上卷尺,检查碑记裂纹是否加深,实时更新记录,及时上报巡查情况 。查纹测碑时,百思特网若遇行人驻足观看,他会借机为他们介绍洪本部渡头碑记的历史,耐心告知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
李资惟一家住在中山路,他从小就对文物古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缠着我们陪他走街串巷,给他讲老街旧楼的故事 。”他的妈妈王文芳说,2017年思明区文体出版局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文物守护志愿者,他们以家庭的名义认领了洪本部渡头碑记,加入文物守护志愿者队伍 。
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李资惟对文物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除了向身边的同学推广文物守护志愿活动,他还花了大约三个月时间开展调查,做了《思明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建议》研究报告 。最终,这份成果在第33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行为与社会科学”创新项目组一等奖,后来又在省赛中获得二等奖 。
“文物保护和传承是为了让我们不忘记过去 。”李资惟说,将传统优秀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

【我身边的小雷锋|一起来听厦门这几位“校园小雷锋”的故事】

社区服务
一放假就当志愿者 带动同学一起加入
我身边的小雷锋|一起来听厦门这几位“校园小雷锋”的故事

王艺璇
王艺璇是定安小学五年级学生 。她从一年级开始跟着父母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她的同学都知道,一到周末、节假日,就是她的志愿服务时间 。
在中山路步行街劝导“垃圾不落地”,作为“小导游”给游客讲闽南小故事,到演武大桥观景平台给游客指路、引导文明游览……各类公益活动中经常能看到王艺璇的身影 。今年正月初四,她还穿上红马甲到中山路发放明信片,请留厦的人们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写上祝福的话,再寄出去 。
王艺璇的妈妈原玉芹说,她和丈夫在中山路开店,很难腾出时间带孩子出去玩 。后来,她发现步行街有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就报名了 。“抽出两三个小时,既能做公益,又能陪伴孩子,一举两得 。”她说 。
性格开朗的王艺璇也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并乐在其中 。去年居家学习期间,连续三个月,除了下雨天,她都去参加志愿服务 。“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到鸿山公园服务两小时;周末她又到中山公园进行战疫督导,提醒市民戴好口罩,不要扎堆 。”原玉芹说,有的志愿者劝艺璇周末参加一天就好,休息一下,但她说“不累,很开心”,还是坚持周末两天都参加 。
王艺璇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 。有的同学假期去海边游玩,遇到正在为游百思特网客服务的王艺璇,也主动提出要加入志愿者队伍 。她还带领同学们去敬老院陪伴老人,给老人家唱歌跳舞,逗他们开心 。
“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了爱心,也锻炼了自己 。”原玉芹说,女儿在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很有收获;长期的陪伴也让亲子关系很融洽 。
志愿讲解
“送王船”申遗的背后 有“一日小厅长”功劳
我身边的小雷锋|一起来听厦门这几位“校园小雷锋”的故事

陈一依
2019年暑假,莲花小学四年级学生陈一依被聘任为“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一日小厅长”,成为一名正式注册的志愿者,开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志愿讲解服务 。
“小厅长”可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要先培训、实习,再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 。陈一依查找资料,了解“送王船”等闽南文化习俗,尽量做足功课 。因为有主持、朗诵等艺术特长,她的讲解生动清晰,颇受游客喜欢 。
去年12月,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民俗活动“送王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很多人不知道,“一日小厅长”作为特色亮点也写入了申报文书中 。作为其中一员,百思特网陈一依颇感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