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怎么写?( 三 )


3.讲析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这一部分 。
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
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 。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择其要板书)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
提问: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 。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讨论中注意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思考和练习”六的三个句子)
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 。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 。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
请一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 。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 。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 。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
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 。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 。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