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怎么写?( 四 )


布置作业
1.将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与前两次比较,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
2.思考小说取名《祝福》的深刻含义 。
3.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识
由同学回忆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的肖像描写,特别是眼睛的变化,填入小黑板上的表格 。
研习新课
1.阅读前面第3段开始的内容,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
明确:(填入小黑板中的表格)
(前两次的内容从略,也可以用幻灯投影 。)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
2.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 。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 。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 。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
3.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 。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 。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 。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 。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 。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
提问:对祥林嫂的发问,“我”的态度怎样呢?
明确:“我”是意外、踌躇、吃惊,回答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实际上,正是“我”同情祥林嫂,才更觉得难以回答,只得含糊其辞,不作正面回答 。
后面几段,是:“我”的自我剖析,反映“我”既同情祥林嫂,又不敢正视现实 。有些议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的否定与批判,阅读时仔细体会 。
提问:祥林嫂的死,引起什么反应?
明确:没有人关心,长工是漠不关心的,唯有鲁四老爷还要大骂“谬种” 。这个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如此冷酷无情,他把祥林嫂逼至绝境,到死后还是如此残忍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