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怎么写?( 五 )


4.学生个别朗读“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其中的一些语句?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 。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 。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
这一段景物描写与最后结尾的景物描写在时间上衔接,那么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
教师讲析: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 。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
6.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 。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
7.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
布置作业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反映过年时热烈欢乐的气氛 。
祝福教案
祝福
教学目标:
1、情节:理解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手法,把握矛盾冲突 2、人物:通过语言、肖像等描写把握祥林嫂得形象特征 。3、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