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的古诗有哪些?( 三 )


父亲老了站在对面像一小截地基倾陷的主墙 …… 我和父亲一同回家胡同口的人都扭脖子冲着我俩看有一刻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 这是“有一刻”的想法吗?不是 , 而是多年来积淀在自己心头的父子深情 , 被埋藏了许久许久之后 , 只是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得到了强化和深化 , 在瞬间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 这是对父爱爱的回报的一种突然爆发 , 这不是偶然的 , 这是必然的产物 。
在作者梦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的时候 , 他就开始希望以父亲当年抚养、照顾、爱护和培养一样的行为来回报父亲(这是一个代称 , 他应该包括了所有的上一代人) ,  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吃供他上学 , 一直念到国外 读到这时 , 我们的心里不由得不去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震颤 , 这就是父爱的结果 , 这里的作者的“心理变态”一丝一毫都没有亵渎“父亲”这个伟大而平凡的称呼 , 这是爱的纯洁的自发性的体现 。
以百倍的补偿来回报:“最好、好饭好菜、到国外念书……”还会有更多更好的…… , 这时候多么圣洁的想法呀! 古言云:羊有跪乳之恩 , 鸟有反哺之义 。
孟郊在《游子吟》中说:“谁言寸草心 , 当报三春晖?” , 孟郊只是提出了一种方向 , 一种意图 , 而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没有告诉我们该怎样去用“寸草心”去回报那漫长的“三春晖”的 , 而本诗的作者却有意无意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效仿的切实可行的便利于操作的回报方式 。
尽管这种回报方式从作者的嘴里说出来有些有违常理 , 有些“变态”的色彩 , 但这是最真的 。
作者的“变态”的心理和想法、行为还远远不止这一些 , 还有更多的等待着父亲去接纳等待着父亲去心安理得的去享受: 如果有人欺负他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撸起袖子狠狠地揍狗日的一顿” 过分地丧失理智的溺爱 , 作者的态度是以蛮横粗暴的武力来保卫父亲的安全和平静 , 对年迈的父亲 , 对生我养我又丧失了反抗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父亲 , 作者这些行为 , 甚至是近似“疯狂”、“变态”的举动 , 不可思议地又被我们有条件无条件地接受了下来 , 我们不仅不去责怪去非难作者 , 我们还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老看待这种行为 。
从感情上我们认可了作者的这种非常理意识和行为 , 对他“变态”的心理、行为感到完全可以接受 , 对这种“错位”的“身份”也予以承认 , 但我们从文艺学的方面又该怎样来看待和解释这种行为呢? 我国著名的文艺心理学家吕俊华先生曾对这种现象作了深入的分析:“承认抒情是道德的、审美的 , 还必须承认抒情是必须是自发的、自由的 , 即为抒发而抒发 , 人们在抒发之际往往不知为什么也不问为什么 。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 ‘手之舞之 , 足之蹈之’ , 都表示抒情的自发性……正当抒情之际 , 他总是在不自觉地抒发 , 他当时不能反思自己的感情 , 一旦自觉或反思自己的抒发 , 抒情活动将立即停止 。
而愈是充分不自觉 , 愈是陷入变态 , 也就愈能充分抒发;而愈是充分抒发 , 愈是变态 , 也就愈不自觉……在艺术创作中 , 感情活动的非自觉性 , 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完全或一定程度的丧失 。
而自我意识的丧失又意味着主客一体或人我不分、物我两忘 。
”[2]吕俊华先生的分析不谓不详尽具体和深刻 , 《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的作者创作的时候 , 岂不正是这样 , 完全是处于一种狂颠状态 , 自己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 , 所有对于父亲的爱也就无意识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 把该诗写得酣畅淋漓 。
诗歌是用一种淡淡的语言叙述出来的 , 作者几乎没有使用过多的其他的艺术手法来修饰自己的诗歌 , 把日常生活的语言使用在诗歌当中 , 作者完全凭借着一种纯粹情感的东西左右着作者的情...
感恩父亲的诗(古代) 1、《魏风·陟岵》【先秦】《诗经》 陟彼岵兮 , 瞻望父兮 。
父曰:嗟!予子行役 , 夙夜无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