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舟船”有关的诗句

1.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2.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3.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4..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按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
5.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6.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与太空有关的词语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无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泰山 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
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春日望海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与“舟船”有关的诗句

赞美大海的古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作品注释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
“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 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
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 行》 。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
诗开头有 “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 。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 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 害 。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 弟和乌桓 。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 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 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 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 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 不符,不可置信 。
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 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