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 四 )


《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读“jì”不读“qí” 。
特别指出的是 , 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 , 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 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 , 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 。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
创设情景 , 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 , 诗不离画 , 画可赋诗 。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 , 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 。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 , 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 诗中写到 , 秋天的夜晚 , 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
明月已经落下 , 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 。
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 , 江面上是渔火点点 。
面对此情此景 , 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 , 秋天来了 , 夜已深 , 鸟归巢 , 自己还飘泊不定 , 流浪异乡 , 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 。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
在学这首诗时 , 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 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 , 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 , 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 , 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 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 , 极大地丰富画面 , 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 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
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 。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 , 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 。
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 。
采用了新颖的方法 , 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
”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 , 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 , 色彩丰富的画面 , 生动可感的声音 , 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 , 学生置身其中 , 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 ,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
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 , 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到野外去作一次愉快的秋游 , 感受一下满山红叶的美丽景色 , 学生顿时兴致盎然 。
在播放图像的同时 , 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 , 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 , 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的联想 。
读“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导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 , 进而让学生体会石径的曲折、山势的高峻 。
读“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在学生眼前呈现一幅鲜艳如火的枫叶图 , 学生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 , 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气氛 , 有感而发“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
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出来 , 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 , 秋色正浓 ,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 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 , 近处 , 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学生从美丽、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 , 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
学会这三点你就知道如何读懂古诗词了 古典诗词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 但又是一个必考的考点 , 可见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
但是学生却很头疼 , 如何学会古诗词鉴赏?需要培养三种能力:一、翻译能力学会古诗词的鉴赏首先要学会的时候读懂古诗词 , 如果诗都读不懂何谈鉴赏 。
所以拿到一首诗我们要将它看作一篇文言文一般先理解他的意思 。
翻译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 一点是要主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单音节的字变成双音节的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