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雕塑的诗句有哪些( 六 )


西方绘画在德拉克洛瓦以前都是追求形似(模仿)、精细和美 , 这一点与中国的工笔画的追求相一致 。
德拉克洛瓦首先从理论到实践上抛弃了精细和以精细为保障的精确 , 他说:“许多画家 , 在自己的作品里 , 尽一切可能不表现笔触 , 而一味追求轮廓 , 其理由是认为大自然中并不存在笔触;但轮廓又何尝存在?”同时 , 他还强调绘画形式要素的“音乐性”:“这种效果由一定的色彩安排 , 明和暗的转换 , 也就是说 , 是由可以称之为画的音乐所创造出来的 。
”为了支持这种“音乐说” , 他把音乐说成“艺术中最伟大的” , 并以音乐的非模仿性质疑“模仿说” 。
摆脱形的制约 , 放弃对精细的追求 , 无疑是视觉艺术主体化的表现 , 也是结束工匠艺术+文盲受众的说教艺术史的开始(象形是文盲的文字 , 象形文字便是最好的证据) 。
这段艺术史在西方持续的时间要远远长于中国 , 原因是西方没有丝绸和纸这种方便的材料和文人这种创作与欣赏主体 。
今天 , 生活在落后的中国的中国人 , 不可能发现“舞文弄墨”曾经是一项中国文化特权 , 因为中国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