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格律5576,5576是什么词牌

宋词中只有5575的格式 。
如卜算子:5575,5575
例: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如果我的答案有用请采纳,谢谢哦!
古代诗歌 书写格式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你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
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
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
书法格式一共有7种,分别为斗方、三开、对幅、中堂、条幅、对联、扇面 。
扩展资料: 1、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
呈正方形 。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
2、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
3、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法作品格式...
宋词格律5576,5576是什么词牌

诗歌的格式 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 。
诗歌有许多种类 。
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等 。
2.诗歌的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
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
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3.词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 。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 。
如《十六字令》,最长的不过240字,如《莺啼序》 。
一般认为58个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