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含有多少古诗词( 三 )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
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 。
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 。
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 。
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 。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 。
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 。
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 。
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 。
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 。
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春晓: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到出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晚上听到了风吹雨打的声音,暗自感叹,那些花儿不知要掉落多少啊 。
村居: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所见: 牧童骑者黄牛唱着歌,歌声响彻整个树林,忽然看到树上的蝉,想捕到它,就突然停止了唱歌。
小池: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
赠刘景文: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含有多少古诗词】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是哪些?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共8首,分别是《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 。
二年级上册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 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
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4、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
二年级下册1、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译文:古原上的芳草,生长得茂盛,每年它都有一次枯谢,每年它都有一次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