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传读后感如何写?( 四 )


寻仇中,有一名旅店老板帮助他,还有一位神秘的人给他告知方向 。你能说,他们是坏人的帮凶吗?只是理解了而已 。
好人还是坏人,是不能看他的一面的,人都是多面的生物,真正冷血的人很少,就像完全的好人很少一样 。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伯夷列传读后感2 伯夷、叔齐者,兄弟也,系出商时诸侯之门 。其父遗命立叔齐,叔齐则欲让于伯夷,而伯夷拒受 。最终兄弟二人先后离国而赴西岐 。西伯姬昌卒后,武王载西伯木主而东伐纣,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而动干戈,为不孝;以臣弑君,为不仁 。武王怒,欲斩二人,最后姜子牙力劝而释之 。殷灭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最终饿死於首阳山 。
以今之眼光,伯夷、叔齐之事简要,相比史上不少忠肝义胆之人,并无非常显赫之举,而太史公却将其二人列于《史记》诸列传之首 。依太史公之见,二位传主为人子、为人兄弟、为人臣,均至善至仁,然以饿死告终,命运实欠公平 。传后太史公感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而天道终究予善人以何物、予恶人以何物哉 。载于史册之忠义之士,非杀即戮,鲜得善终 。反观作威作福之奸佞之徒,横行天下、鱼肉百姓,竟以寿终 。境遇之别有若天壤,何谓天理耶?推人及已,联想当年,司马氏不过是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即下廷尉治罪,依汉律可以财赎刑,然家无余财、亲友无助,死罪虽免而终遭宫刑之辱,此等悲愤郁结于心,遇此自当勃发 。
世俗曾有因果报应之说,俱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但不知因此说,善恶之因果报在何时,应在何地 。生前如此,身后又如何 。伯夷、叔齐二者,若非赖于孔子之力传于经典,后世又怎知伯夷、叔齐两人哉,此伯夷叔齐之幸也 。然并非忠善之士皆有二人之幸运,悠悠岁月,过往者不啻数亿,着史家之墨有几何,着史家之墨且被记于人心者又有几何,而其中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善之辈更有几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身为南宋重臣,文武兼备、精忠报国、视死如归,故千秋之后有人追念,而史上千百万保家卫国、浴血沙场之将士,汗青之上又有几人留名 。
故欲以行忠善之举而报应生前身后的念想,与南辕北辙无异,地球虽圆,终能回到原点,但其直径毕竟是大了些 。所谓“诸恶不作,诸善奉行”,所得者无他,唯心安耳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对很多人讲,能睡上一辈子的安稳觉,行善也值得,毕竟睡觉时间占人生三分之一强,可惜的是,世上有些人并不怎么看,因为他们的习性同于《画皮》中的妖精,专好在夜间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