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六 )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
教学时间
2课时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

《风筝》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创意说明: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 。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
一、导入 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