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一、爱生——激励性评价的基石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 。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 。“没关系,至少你思考了,你参与了,很棒”,“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什么事都难不倒你!”等这样的激励声、赞誉声在学生耳畔响起,从而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在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环境中成长 。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这些小小的动作,在成年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很庸俗,可学生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他会领悟到老师对他的鼓舞和信任,感受到老师与他心灵的交流,传达了一份关爱和鼓励,这种润物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这种激励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
另外,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教师的眼神要遍布教室每一个角落,做到“眼观六路” 。不仅从眼神上,而且要从语气、态度、表情等方面注意调控自己,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激励和赏识,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
三、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 。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 。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显示出来的智慧方面不一样而已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长处与不足,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的个性特征时常会显露出来 。
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发现者,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继而适时地对学生有益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表现进行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特点、特长产生特定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积极的情感倾向 。对存在不足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纵向评价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激励性评价对其进行鼓舞,让学生产生“我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内部归因 。这种评价效能的优势是其他评价方法所不具备的,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所以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特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适时、适度、适人地对他们的特长、爱好以及不足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促进其个性的张扬和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