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由来|粽子的历史( 二 )


至于后世所说的端午食粽是祭屈原 , 不过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 , 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
粽子的由来|粽子的历史
文章图片

粽子的发展历史最初“粽”属于“籺”的一种 , 而籺则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 。籺有很多品种 , 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 , “粽籺”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
早在先秦时期诞生的《礼记》中 , 便提到了一种名叫“苞苴”的物品 。所谓“苞苴” , 便是用植物将食品包裹起来 , 并将其作为礼物馈赠给朋友 , 可以看做是最早的“粽类食品” 。
春秋时期 ,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粽子的直接前身 , 当时的人们用菰叶(茭白叶)把黍米(糜子米)包裹成牛角状 , 然后蒸熟或煮熟后祭祀祖先和神灵 , 因其外形像牛角 , 因此称为“角黍” 。
除了用菰叶(茭白叶)包裹黍米外 , 人们还会将米放入竹筒内密封烤熟 , 称其为“筒粽” 。
粽子的由来|粽子的历史
文章图片

竹筒里面的粽子
寻麻疹吃什么药(急性荨麻疹该不该用激素)荨麻疹发作非常痒 , 于是大家就去药店买止痒的药 , 很可能会买糖皮质激素软膏 , 这种软膏很好用 , 一抹很快就不痒了 , 而且荨麻疹过一会也就消失了 。于是患荨麻疹的人持续去买止痒 。而荨麻疹本身特点就是反复发作 , 长期外用激素形成了激素依赖 , 从而导致皮肤更多问题出现 , 从而更难治 。
汉代时 , 人们以草木灰水(水中含“碱”)浸泡黍米 , 然后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 , 煮熟后食用 , 这已经与后世的粽子外形差别不大了(它的嫡系后代 , 就是如今的碱水粽子) 。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 , 也已经将“糉”(粽)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
而到了晋代 , 粽子更是变成了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 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中就有记载:“仲夏端五 , 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粽子) , 龟鳞顺德 。”
粽子的由来|粽子的历史
文章图片

此时的粽子已经发展十分成熟了 , 出现了一些裹馅粽子 , 其做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 , 还会添入中药益智仁 , 人们将这种馅的粽子称“益智粽” 。此外 , 人们还会在糯米中掺入珍禽肉、肉(比如猪肉粽)、板栗等 , 粽子的品种大增 , 而因其味道好 , 模样好看 , 粽子还成了当时朋友间相赠的礼品 。
唐代时 , 人们形容粽子的用米“白莹如玉” , 粽子的形状也出现了锥形、菱形等不同的形状 , 派遣唐使来唐的日本人在自己的文献中也记录了粽子 , 称其为“大唐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