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怎么写?(11)


三、读书是永远的精神粮食
读了薛老师的文章的人都知道 , 她在不间断地读书 。她说:“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 , 然后才是教师 。”“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 。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 。”就因为这样 , 她读《给教师的建议》 , 读《教育漫话》 , 读《美的历程》 , 读《幽梦影集》 , 读《道德经》 , 读《忏悔录》等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 , 那么热爱读书 , 读了那么多的书 , 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 , 所以才会对“语文”的本质 , 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 。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 , 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 , 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 。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 , 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 , 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 。并且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 , 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 , 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 。所以她带的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 , 而且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强 。而对比想想自己 , 我不爱读 , 所以总是找理由——没时间 。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 , 语言贫乏之时 , 我是否反省过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的 , 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 , 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 , 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 。"薛老师朴素的语言 , 深深打动着我 , 促我反思 。心平气和取代急躁 , 下半年我也即将接手一年级 , 教育那些孩子多么需要调整心态 。薛老师的书就如黑暗中的明灯 , 给我指明了方向 , 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断努力 , 不断完善自己 。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怎么写?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作者是安徽省合肥市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薛瑞萍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 , 真是如获至宝 , 许多观点值得我去借鉴 。
在常规教育方面 , 对于新入学的孩子 , 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 , 那也不规范 , 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 。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 。开学初 , 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 , 二要慢慢加任务 。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 ,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 我只强调安静一条 。等这一条入他们心 , 真正成为班规了 , 再提其他的 。样样都抓 , 必定样样抓不起来 。”多么平实的语句啊 , 却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明明白白 。一年级的常规教育 , 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 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 。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 , 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 , 达到了 , 表扬 , 再抓第二个重点 。这样 , 一段时间下来 , 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 。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 。她不但自己轻声慢语 , 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 。只有静 , 才适合读书 , 适合思考 , 适合孩子的成长 , 这是薛老师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