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怎么写?(12)


在语文学习方面 , 一年级师生碰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拼音 。薛老师别具匠心采用“大幅度的动作 , 使我不用发声就让孩子知道了声调 , 站起来读错的 , 我还是不说话 , 只是一次一次地比划声调 , 于是他知道了 。”不多说话 , 不急不躁 , 让孩子自己慢慢体会 。这一点 , 说说容易做起来不易 。细细想想 , 是呀 , 遇到孩子常出错的地方 , 禁不住急噪起来 , 那加大分贝的声音只会让孩子心里更急 , 又怎能学得好呢?还是得静下心慢慢来 。“写字也好 , 计算也好 , 只要那孩子尽力了 , 就是好的 。”的确 , 每个孩子的智质不同 , 不能一味地总去和别人比 。只要他努力了 , 只要他今天比昨天进步了 , 就应该受到我们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 , 孩子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 对学习充满热情 。
薛老师在书中这样讲:“今天不会明天 , 明天不会后天 , 拼音不过是个拐杖 , 迟早是会的 , 何必强求一致?数学我不懂 , 语文尤其是拼音是可以慢慢混的 。”读到这一段时 , 我曾禁不住为薛老师担忧起来 。孩子的拼音学习怎么可以这样去要求呢?违背了学校一贯提倡的踏踏实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教育思想 。再读下去 , 才领悟了她“混”的真正含义:语文学习是靠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 , 不能因为拼音学习暂时的困难而影响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 何况拼音学习本身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呀 , 语文教师有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让孩子亲近书本 , 学会读书 。只有教师精心地引导 , 才会使刚入学的孩子走近书籍 , 亲近语文 , 进行充满睿智而拓展生命体验的读书活动 , 从而在丰厚语文素养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
在与家长沟通方面 , 薛老师很注重让家长配合教育 。她很坦率 , “教师只要说服自己接受差距和层次 , 说明自己不强求一致就行 。对于教师 , 班级才是一个整体 , 好中差存在距离是正常的 , 有一批成绩优异的不OK了 , 就可以也应当放过自己和吃力的学生了” 。粗一看 , 以为薛老师有些不负责任了 , 潜心细想 ,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 , 如果家长不配合 , 光靠老师能有多大的效果?接受这样的现实 , 通过书信来提升家长 , 提出主动关心孩子学习的要求 , 这是薛老师教育实践中的创新 。终于 , 家长主动来与教师进行沟通 , 了解孩子点滴的成长;在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时 , 支持、配合甚至赏识起教师的工作来 。薛老师非常成功地通过家长的配合 , 酌定阅读量 , 进行初步检查 , 引导孩子学会课外阅读 。是呀 , 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做起了榜样 , 是博学而又心平气和的人 , 阅读自然也会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种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