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饶有关的古诗文( 二 )


晋属鄱阳、新安、信安、建安4郡 。
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 。
唐武德五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歙州 。
乾元元年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3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2道 。
宋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鄱阳郡,隶江南东路 。
元主属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 。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 。
清沿明制 。
民国初主属豫章道、浔阳道 。
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 。
1949年属上饶、乐平2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余江、广丰、东乡、玉山、贵溪、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浮梁16县 。
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 。
1952年上饶、浮梁2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 。
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 。
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 。
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 。
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 。
1964年恢复上饶县 。
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 。
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 。
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2县划归鹰潭市 。
1990年德兴县改市 。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设立地级上饶市 。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信州区 。
上饶县建于东汉未期建安年间,约公元205年前,初属豫章郡,不久改属鄱阳郡 。
晋初并入葛阳县,仍属鄱阳郡 。
南宋复置,隋开皇九年(589),再度并入葛阳县,属饶州 。
十二年,葛阳改称弋阳 。
唐武德四年(621),上饶县析出重置 。
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 。
宋,仍属信州 。
元至元十四年(1277),隶于江浙行省信州路 。
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为广信府 。
四年,广信府隶于江西行省 。
民国3年(1914),上饶县隶于豫章道 。
15年,直属江西省 。
21年,隶于江西省第六行政区 。
27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 。
1949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广平镇及附近部分城区析出建立上饶市,全市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隶于上饶专区 。
1960年3月,上饶县并入上饶市,全市总面积扩至2554.68平方千米 。
1964年4月,上饶县重新分出,上饶市辖域仍同建国初 。
1993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上饶县的沙溪镇、灵溪乡、秦峰乡、朝阳乡划归上饶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到338.6平方千米 。
相当于原有面积的5倍,仍隶属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
2000年7月10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原上饶市改称信州区,隶属新设立的地级上饶市管辖 。
行政区划江西省管辖 。
下辖十县一区 ( 信州区、 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 ),代管一市(德兴市) 。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 。
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70 余种,为江西省重点矿产资源区 。
储量居全国之冠的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的铜矿 。
金、银储量分别占全省的 86.6 %和 65 %以上 。
上饶、广丰磷矿是江南八大磷矿之一 。
花岗岩、大理石、砚石等石材绚丽多彩、品种齐全,总储量达 440 亿立方米 。
煤炭、石灰石、瓷土、膨润土等非金属类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
全市有 459 万亩耕地,147 万亩草地,348 万亩水面和 1700 万亩林地 。
大小河流 320 余条,水能理论蕴藏量 117 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 61 万千瓦 。
区内森林覆盖率为 51 %,主要树种有松木、杉木、樟木、栲木等 。
遍布全市的油茶、油桐、板栗、毛竹等则为主要经济林品种 。
气候气候温湿,属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 。
全年平均气温在 16.7℃ 至 18.3℃ 之间,年均降水量 1600 至 1800 毫米,年均日照时数 1781 至 2098 小时,年均无霜期 25l 至 274 天 。
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 。
民族市内 28 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8 % 。
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畲族,主要聚居在铅山县太源畲族乡,其他各少数民族均散居全市各地 。
风景名胜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和前辈们的文明历史,造就了上饶众多特色鲜明的风景名...
三清山风景诗句大全有哪些?1 登三清山观烟霞抒怀烟绕松石雾成纱,日月同辉映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