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饶有关的古诗文( 五 )


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 。
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 。
曾多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 。
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佑胄准备北伐,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而终 。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
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 。
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 。
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 。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采,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婉媚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 。
其散文亦颇有成就,尤以议论文为佳,《九议》、《美芹十论》为其代表作 。
有《稼轩长短句》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
南宋爱国诗人 。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
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
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 。
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 。
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
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 。
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 。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
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
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
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 。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