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哏和捧哏的意思解释_逗哏和捧哏什么意思( 二 )


2
说学逗唱讲究多
相声演员经常借鉴京剧丑角的表演方法 。
相声演员马三立和马季 。
发端于唐宋、成熟于晚清的相声艺术 , 如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技巧 。
从表演形式上看 , 大致包括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等 。而在这中间 , 又以对口相声为最常见的表演形式 。
对口相声 , 又名双春 , 是指由逗哏、捧哏两个演员对讲的相声 。一般而言 , 相声中的大部分笑料由逗哏演员表演 , 观众的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逗哏演员的身上 。捧哏的主要作用是代表观众进行回应 , 对于逗哏表达的内容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 。
但是 , 这样的分配并不绝对 。相声中也存在“子母哏”的节目 , 即逗哏和捧哏在节目中承担的任务大致均等 , 主要是通过逗哏和捧哏之间的争辩来构成笑料 。此类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五红图》《论捧逗》等 。甚至在一些节目中 , 捧哏比逗哏承担了更多的任务 , 这样的节目被称为“倒三七” , 《反七口》等传统段子就是代表 。
“说、学、逗、唱”是最广为人知的相声的四种表演技巧 。其中每一种技巧又包括若干不同的表演手法 。
“说”是指叙说 , 包括说、批、念、讲这四种手法 。说 , 指的是吟诗作赋 , 对春联 , 猜谜语等;批 , 主要是评论、评价某一传统作品 , 如《批三国》;念 , 主要是贯口 , 如《地理图》《报菜名》等;讲 , 是指讲述一个故事 , 主要运用于单口相声中 。
“学”是指模仿人物、模仿方言、模仿各类地方戏剧和传统曲艺形式 , 甚至于叫卖、吆喝等 。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叫卖图》《学四相》等 。
“逗”则是抓取笑料 , 逗笑观众 。演员通常以滑稽的口吻 , 表述一个相对夸张的事实 , 产生喜剧的效果 。相声演员们也总结出了一批“逗”的技巧 , 比如“三翻四抖” , 即相声演员在前面再三进行看似正常的铺垫 , 最后才展现荒诞不经的事实真相 , 制造喜剧效果 。传统作品《扒马褂》《八扇屏》等 , 就是这类艺术手段的集大成之作 。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歌、唱戏 。但事实上 , 唱歌、唱戏是学唱 。相声演员本门的“唱”是指唱太平歌词 。这类作品通常一韵到底 , 开头甩腔 , 中间适当加以俏口以及流水板的唱法 。歌唱者手持御子(竹板) , 用手合拍 , 击节而歌 。曲目大多短小精悍 , 易于传唱 。比较传统的曲目有《秦琼观阵》《太公卖面》等 。
如果将这四门功课继续细分 , 则可以分为“十三门功课” , 包括“要钱”“口技”“数来宝”“怯口”“白沙撒字”“柳活”等 。这中间 , “要钱”“白沙撒字”等技艺已经因为没有使用的必要而失传 , 但是“数来宝”(快板的前身)、“怯口”(用外语方言进行表演)、“柳活”(模仿地方戏曲)等传统技艺一直延续至今 。
相声作为一种幽默艺术 , “说、学、逗、唱”四种技巧都是为制造笑声服务的 。“说”和“逗”是指相声艺术必须要靠“现身说法”来逗乐观众;至于“学”和“唱” , 它必须为组织“包袱”服务 , 纳入相声艺术的喜剧风格的轨道 。相声演员唱得再好 , 没有“包袱” , 也是不行的 。这就是说 , 精湛的学唱技艺必须跟巧妙的“包袱”结合起来 , 才能表现出相声艺术的特色 。如果脱离了“说”的统领 , 脱离了相声演员对事物的分析和评价 , 孤立地“学”或“唱” , 那也不成其为相声艺术 , 而是口技或戏曲了 。
3
从班社模式到院团制
相声从诞生开始 , 出于保护行业、保护艺人的目的 , 借鉴京剧的班社模式 , 形成了独特的拜师学艺制度 , 这种制度在今天看来带有强烈的封建意识 。
京剧的班 , 是指演出单位;社 , 则是教育单位 。班社 , 同时承担了演出和育人两项功能 。相声也借鉴了这种制度 。早期相声的师徒关系 , 颇为冷酷无情 。比如师徒之间签订的契约条款写明:“学徒期间 , 徒弟投河觅井 , 天灾病业 , 师徒两家 , 各自安命 。如不尊师训 , 寻衅滋事 , 打死勿论 。”也就是师父不需要对徒弟的死活负责 。而且 , 这些“卖身契”一样的契约中也往往会约定 , 师父可以任意使唤徒弟做家务劳动 , 比如看孩子、洗衣服、做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