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咏安吉的诗词文赋( 三 )


【歌咏安吉的诗词文赋】

第二年,随父亲迁移至安吉城(今安城镇址),买地建宅,宅名“芜园” 。
这一年,昌硕考中秀才,并跟同里施浴升学诗,兼学各家书法、篆刻 。
吴昌硕在鄣吴村和芜园生活期间,曾参与农业生产,为日后作画积累了素材 。
吴昌硕在他父亲逝世的第二年,开始四出游学,寻访师友,刻苦学艺 。
在杭州,跟经学大师俞曲学文辞章 。
在嘉兴结识画家蒲作英,切磋画艺,得益良多 。
在湖州,跟“潜园六才子”之一的施补华学诗词 。
在苏州,有机会尽览文物收藏家吴平斋所藏书画篆刻彝器,艺术视野大开;与画家任伯年结交,请教画艺;又得潘瘦弟所赠石鼓精本,从此对石鼓文的研习无一日中断 。
在上海,识金石学家吴大徵,于金石学颇有进益 。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吴大徵师北上,他参与戎幕随行 。
当得悉北洋舰队倾覆,悲愤填膺,赋诗痛悼阵亡将士 。
光绪二十四年,回到鄣吴村重修《吴氏宗谱》10卷 。
第二年,出任安东(今江苏省涟水)县令,因不善官场逢迎,只一月即挂冠南归 。
宣统元年(1909),与蒲作英等发起创设上海书画同善会,规定入会者合作之书画作品须陈列会中待沽,所售金额之一半用作慈善赈灾事宜 。
1913年重阳节,许多著名篆刻家聚会杭州,创立“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社长 。
印社成立后,每当春秋佳日,举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吴昌硕必往参与,并先后作《西泠社图》、《西泠印社记》、《隐间楼记》等 。
印社所藏珍贵文物之一《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为浙江省现存的两种汉代以前石刻之一,被誉为“浙东第一石” 。
20世纪初,此碑曾被辗转盗卖,1921年运到上海,一个旅沪日侨准备以重价购买此碑,以运往日本 。
旅沪浙人闻知此事,就与吴昌硕商议,吴昌硕毅然以抢救这一珍贵文物为已以任,邀集同志,撰发文启,奔走呼吁,不辞劳 。
经努力终于募集8000元巨款,将这块碑赎回,由西泠印社建造石室永久保存 。
1916年,吴昌硕校刊由诸宗元所赠《元盖副草》孤本20卷,使明代后期诗人吴稼澄(吴维岳之子、鄣吴村人)的诗集得以传世,自己则以书画义卖赈灾 。
吴昌硕不仅学而不厌,且也诲人不倦,先后投其门下执弟子礼的有:诸闻韵、诸乐三、刘玉庵、王一亭、杨植之、荀慧生、沙孟海、潘天寿等,后来大多成为书画界名家 。
吴昌硕声誉不名满神州,而且誉扬海外,在日本尤为隆高 。
日本汉学家中与他交谊最厚的是日下部鸣鹤与长尾雨山 。
鸣鹤逝世 ,他亲书篆文墓碑,至今屹立在鸣鹤故土,与鸣鹤于杭州紫云洞名刻石隔海遥望 。
来华执弟子礼求教的以河井仙郎和水野疏梅最著名,后来均为日本书画篆刻名家 。
他的成就随日本友人和弟子的推崇,在日本的声誉日隆,而其作品大量远播日本,虽渠道不一,然与“六三园”尤为有关 。
“六三园”是日本人白石六三郎在沪经营的日本式餐馆,日本人常聚饮于此 。
园主爱重吴昌硕的艺术,不仅数数请他宴饮,且盛张其作品于席间,还在园内专为他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 。
由于“六三园”的媒介,其作品遂大量流向日本 。
日本人临仿习研者日多,刊专辑、办展览、制铜像,珍惜爱重,俨如国宝 。
吴昌硕成名后,生活上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习惯,反对奢靡 ,衣、食、住名方面都十分简单 。
然而,他待人却一点也不吝啬,乐于助人 。
如遇亲友有病,他就出钱帮助医疗;对身后萧条的,他毅然以料理丧葬和抚育遗孤为已任 。
吴昌硕于1927年11月29日因病在上海寓所逝世,享年84岁 。
其传世著作有、等多种 。
按吴昌...
掌上千秋史 的作者的其它诗词 《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1963年12月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
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 。
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 。
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 。
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 。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
携卷登高唱,流韵壮东风 。
——————————————————————————————山东大学1981年校庆时赋词:神州儿女俱英雄,四化高峰自可登 。
千佛山边万树绿,大明湖畔百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