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优美古诗词( 四 )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番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
《虞美人》广为流传 。
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
宋黄升《花庵词逊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四年级写中国古诗词的读后感《古诗词名篇》之读后感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诗词字字珠玑,满纸余香 。
喜欢古诗词,并且情有独钟,我深深的迷恋着溢满韵味、风情万种、可以抑扬顿挫缓缓吟来的诗句 。
翻开这本集经典名篇于一书的《古诗词名篇》,心似乎被缓缓浸染,褪去一层俗化的外衣,剩下柔软的真实 。
轻轻地开启这装满了古人喜怒哀乐的木匣子,我看到数不尽的相思愁、归乡泪、壮志情和闺中怨......来看看《孔雀东南飞》吧 。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一个女子苦守的坚贞和她的一片痴情啊 。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最后,刘兰芝因着对夫君的一片忠诚,也因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没水而死,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以她的死向世人坦呈了一段凄美的爱情 。
诗歌末尾“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双飞鸳鸯又何尝不是古人对爱情的一片柔情呢?“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
”要是时光能够倒转,我亦会与古人一同吟唱 。
古人以一颗软善的心来面对恋着郎君的女子,面对一段段催人泪下的爱情 。
尘世间太多的无奈,眼睁睁生离死别,唯有氤氲在黄页间的诗句见证着许许多多没有墓碑的爱情 。
讲完了爱情,接下来谈谈壮志吧 。
魏、蜀、吴的三国鼎立成就了一颗一统天下的雄心 。
品杜康而解忧的孟德倚栏望月,慷慨激昂地高声吟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吐他纳贤立业的雄心壮志 。
而豪放不羁的李白却因难酬的壮志写下了千古不朽之作《将进酒》 。
同样的壮志,后者是“与尔同销万古愁”,此愁非孟德之愁,而是李白壮志难酬之愁,以及对现实社会之愁 。
“将进酒,杯莫停”,借酒消愁,醉中大呼“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种何其豪放的悲情啊 。
陶翁为我们开辟了另一个世界,面对令他不满的黑暗现实,他选择了有着炊烟袅袅的“暖暖远人村”还有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质朴景致 。
你可以简单地将他看成是一位“戴月荷锄归”的山野农夫,他在繁琐的俗世之外开辟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桃花源” 。
那儿有的尽是些普通平凡的事物,但却拥有喧哗俗世所不具备的安宁与平静 。
我常常随着陶翁的低吟浅唱,梦入他的梦境,找寻自己的心灵 。
偶尔翻过古人离别之景时,我总是忍不住看了再看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
现在的我们可以随时打电话问候朋友和家人,可以上QQ聊天,可以MSN……但是古人几经曲折的柔肠却是不复归来 。
我常在孤灯下幻想那一幕幕的折柳送别,长亭饯行 。
我也曾站在窗前凝望,凝望晓风残月的伤景,心下涌起千般滋味 。
在我们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过于注重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文明,那些古老宝贵的文化遗产被我们弃于角落遍生尘埃,这是让人多么地痛心疾首 。
万幸的是今天我们的国风复又兴起,楚辞的兰草、陶翁的菊香、周敦颐的莲花、苏东坡的海棠,复又熠熠生辉,将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和礼仪文明在当代传承下去,这种传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化人之间,而是需要把古老文明凝就的性灵之火放进每个国人的心中 。
这些明珠或悲伤慰藉,或悠然神思,却是洗涤心灵尘埃的圣水,温暖灵魂和生命的力量!当翻到书的最后部分,已是李清照的诗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