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居厅堂中间诗句( 二 )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 , 五十一岁时 , 曾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 改成一副励志联: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
有人将杜甫《寄李十三白二十韵》诗“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句 , 改成副笔店联:落处惊风雨;挥来泣鬼神 。
作者将原诗中的“笔”字隐去 , 加了一个“处”字 , 把“诗成”改为为“挥来” , 既保持了原诗的风格 , 又增加了动感 , 读来颇有兴趣 。
2、对联脱化 。
就是将已成对联脱化为新联 。
如:昔日有一副名联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
有一年 , 一位半文盲的财主为其母亲祝寿 , 将这副联的“人”改为“妈” , “福”字改为“爹” , 然后贴在门口:天增岁月妈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
如此一改 , 就成了天下的一个大笑料 。
把原联中的“两”改为“三”字 , 把“南腔北调”改为“千锤百炼” , 有了新意 , 符合铁匠身份 。
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写了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 事事关心 。
早些年 , 有人因有情绪 , 改为:风声雨声不吱声 , 了此一生;家事大事不问事 , 平安无事 。
后来胡耀邦知道后 , 认为此联境界太低 , 遂改为:风声雨声悲叹声 , 枉此一生;险事难事天下事 , 争当勇士 。
这样一改 , 有了新意 , 鼓励大家为振兴中华 , 实现四化奋勇当先 。
可惜有失律之处 。
1987年初 , 北京东城区少儿图书馆举办了读书征联活动 , 帽儿小学郑伟同学又改成:歌声笑声读书声 , 声声悦耳;口试笔试模拟试 , 试试惊心 。
这样一改 , 写出了学生的喜和忧 , 另有一番新意 。
3、对联加字脱化 。
在原联的基础上 , 增加字 , 以达新意 。
如:从前有个穷秀才写了这样一副联:行勤俭事;过冷清年 。
有人知他底细 , 便在他的对联前面加了两个字 , 成为:早行勤俭事;免过冷清年 。
这样一改 , 对联新意立见 。
生意人最爱用的一副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
改革开放后 , 有人在此联前面加了几个字 , 成为:旭日融融 , 生意兴隆通四海;春风袅袅 , 财源茂盛达三江 。
这样一改 , 具有时代气息了 。
、改标点脱化式 。
在对联中移动或改动标点符号 , 使联意发生改变 。
从前 , 有个不得人心有财主 , 在春节到来之时 , 请了一位秀才帮他写两副对联 。
这位先生想:他平时对人很不好 , 这时玩弄他一回 。
这位先生便表面欣然答应 , 帮他写好的对联:今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
写好后 , 读...
农村新居厅堂中间诗句

什么是客家? 客家概述[编辑本段]【拼音】 kè jīa【客音】 hāk gā / kāk gā【英语】 Hakka客家 , 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 , 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
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 , 分布约120馀县 。
先世居黄河流域 , 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 。
1270年代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 。
自称「客家」或「来人」 , 以区别於本地人 。
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 , 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 。
山歌别具风格 。
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 , 妇女均天足 , 参加劳动生产 , 不受封建陋习约束 , 勇於进取 。
近代 , 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 , 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 , 有的转徙台湾、香港 , 或侨居南洋一带 。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 , 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 。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 , 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 , 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 , 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 , 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