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居厅堂中间诗句( 五 )


如“进了大门抬头看 , 六孔石窑齐展展 , 五谷丰登人兴旺 , 一年四季保平安 。
” 甘肃:新年舞社火 , 社火 , 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 , 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 , 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 。
民间社火表演中 , 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
正月打秋千: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 , 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 , 临夏山村的正月 , 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 , 天天飞、夜夜飞 , 直到正月十五 。
正月十六 , 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 , 把秋千卸下来 , 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
东北瑞雪 东北的年俗 ,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 , 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 , 以东北来说 , 讲究就不少 。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 , 焚香秉烛、广陈供品 依尊卑长幼 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 表示辞岁 。
随后 , 举行家宴 长辈们坐了上首 , 晚辈们团团而坐 , 取“阖第团圆”之意 。
饭果必要丰富 , 让人有充实感 , 预示来年丰衣足食 , 事业兴旺 。
饭后 , 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 , 人行其上 , 嘎嘎作响 , 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 , 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 , 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 , 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 , 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 , 谓之“守岁” 。
午夜 ,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 , 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 , 阖街硝烟浓” 。
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 , 供上素馅水饺 , 迎接诸神下界 。
礼成后 , 即宣告旧岁已去 , 新年来临 , 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 , 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 , 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
最后 , 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 , 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
在百十个饺子里 , 只有一个放有硬币 , 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 , 一年诸事顺遂 。
吴越软语 上海:除夕之美在日落 。
各家长幼齐集户内 , 即使是远出在外者 , 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 。
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 , 同吃“年夜饭” , 边吃边喝 , 说说笑笑 , 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 。
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 , 故名曰“合家欢” 。
此夜紧接新年 , 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 , 在年夜饭后 , 不去就寝 , 围炉守岁 。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 , 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 , 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 , 拜天地、祭祖先 。
浙江:开门炮:初一凌晨 , 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 , 全城一片爆竹声 , 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 , 俗谓“接年” 。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 , 各家男女穿新衣 。
接三神:拜过六神后 , 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 , 盛米一碗 , 盖以红纸 , 周围黏固 , 端放桌上 , 烧香点烛 , 虔诚膜拜 , 叫做“接三神” , 祭后移到室内 , 直到正月初四 , 才送神撤座 。
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 , 在洞头县 , 各家要祭拜祖宗 。
从初二起 , 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