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诗朗诵词( 二 )


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 。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下,我们利用好传统节日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对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但是,近年来西风东逝,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 。
甚至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韩国和我国争抢“端午节”的事情 。
部分商家也推波助澜,小学生对洋节情有独钟,这是社会开放带来的,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能知道它们的来历?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学校里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没有深入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 。
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 。
因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对如何利用好传统节日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非常重要,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 。
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 。
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 。
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二、把传统节日教育情注课堂教学之中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等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为一体 。
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 。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逶,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 。
很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用方块砖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面临断链的危险,作为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 。
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1.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荐和引用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哪怕是大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 。
但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读一读,对文化的熏陶有很大帮助 。
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大学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 。
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因为它简短幽默 。
而我国的名著里,蕴涵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其朦胧、深厚正等待我们摸索 。
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祖国经典著作加以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