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朝的诗|各15首( 二 )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
古戍作者:刘基朝代:明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
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
我爱秋香作者:唐寅朝代:明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
花下酌酒歌作者:唐寅朝代:明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 。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
唐伯虎与祝枝山联句咏奇石作者:唐寅朝代:明
嵯峨怪石倚云间,抛掷于今定几年 。
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 。
从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陇上田 。
恨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 。参考资料:找了这么多请笑纳

为什么我觉得明朝的诗词跟唐宋的比起来很不上档次有人说明朝诗词成就不高,那有些话就不吐不快了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成就,照这个说法,那唐宋的赋不如汉朝,能不能说唐宋文化不如汉朝呢?明朝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文明的高度普及,原本只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开始更广阔的走向民间,并按照老百姓的喜爱,衍生出更多的文艺方式,明朝民间老百姓的娱乐内容,文化的含金量更高,无论昆曲,南戏,传奇,表面通俗的外表下,都深藏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仅这一条,既是前代汉人王朝不可比,也比后世清朝所谓“徽班进京”的京剧高一个档次 。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说,明朝的文化,在广度的延展下,形成自己的特色,而这一点,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可以说功德无量,也是和同时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属于相似的轨迹,只不过被满清入关无情的中断 。
仅就诗词成就来说,明朝的诗词成就确实远不如唐宋,但那主要因为文化群体和受众层面的改变,并非明朝诗词作者无能 。
唐宋的诗词,仅是上流士大夫的高层游戏,因为范围狭窄,参与者文化水准档次很高,所以精度极深 。
而且诗词本身在唐宋并非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块政治晋身的敲门砖,出于前途的需求,自然精雕细刻 。
明朝诗词则不然,首先,明朝更重经世致用的学问,从建国时期,对宋朝的反思,就有“诗词误国”的说法,所以诗词本身在明朝,受的重视程度就不够,仅仅是一种消遣的手段 。
其次,明朝的文化,商业化程度更高,文化在明朝,尤其是中后期的明朝,更是一种商业盈利的手段 。
现代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畅销书文化最为勃兴的时期,今天大家喜闻乐见的杨家将,包公案等民间文艺,都是最早在明朝,以畅销书的形式流传,并传承到今天的,所以,明朝文化更多的,是考虑底层百姓的接受力和受众群体,更多的在通俗的基础上,追求雅俗共赏的境界
清、明朝的诗|各15首

思乡古诗词特点 一、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鸿雁传书”的典故语出《汉书·苏武传》,从这个著名的典故开始,鸿雁就成了书信的象征,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这一点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了 。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
”(李商隐《离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晏殊《清平乐》);“云中谁寄锦书来,实可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等 。
二、以鸿雁为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触发点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 。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
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前两句,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引出耳听萧萧风声、目见随风而来的雁群,表达作者因遭长时期的贬谪而产生强烈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