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开卷诗是和结尾诗是什么( 七 )


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 , 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 。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 , 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 , 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
写好游记 , 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细心观察 , 手写心记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 , 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 。
细心观察 , 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 。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 。
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 , 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
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 , 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 , 如神话传说 , 乡风民俗 , 名人轶事 , 诗词典故 , 碑文楹联等等 , 结果是丢了西瓜抓芝麻 , 写起? 自然内容贫乏 , 索然无味 。
所以 , 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 , 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 , 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
二、依据中心 , 决定取合 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 , 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 。
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 , 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 , 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 , 哪些内容略写 , 哪些内容不写 。
题材的取舍 , 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 , 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 , 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 , 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 , 中心突出 , 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 , 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 。
三、紧扣游踪 , 疏密有致 游记的内容往往多而杂 , 写出来怎样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乱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 。
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 , 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 。
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 。
所以 , 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 , 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 , 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 。
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 , 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 , 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 , 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 , 这样 , 就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 , 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肿肥胖”、有些部分又显得“面黄肌症”的毛病 。
四、写好景物 , 注入感情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 ,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
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 , 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 。
我国古代众多游记名篇 , “案头的山水”绝不仅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 。
作者游踪所至 , 美景在目 , 心有所感 , 形诸笔墨 , 往往物中有我 , 景中见情 , 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 , 还能含蓄蕴藉 。
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 , 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 。
当然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 , 正好说明了好笔头要靠长期反复磨练的道理 。
附例文: 游狼山 闻思月/文 我们南通是个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城市 , 狼山更是名闻遐迩 。
星期日早晨 , 我们一家三口前往游玩 。
上午我们先去了啬园 , 午餐后就直奔狼山 。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 , 狼山古称狼五山、紫琅山 , 相传有白狼踞其上 , 所以又叫白狼山 。
据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 , 鉴真东渡日本 , 曾经过此山以避风浪 。
它位居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我们在车上远望狼山 , 只见一片翠绿 , 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山顶 , 十分壮观 。
不一会儿 , 到了山脚下 , 我们没上缆车 , 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向上攀登 。
山上人来人往 , 喜气洋洋 。
山路两旁古木参天 , 千姿百态 , 不禁令人暗暗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