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的读后感如何写?( 三 )


最后说说“屈己” 。管仲辅佐公子纠,在与鲍叔辅佐的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的过程中,一箭射中小白衣带“中钩”,小白佯装中箭死去,方得即君位,是为桓公 。桓公让鲍叔做齐国的宰相,不料鲍叔却极力推荐管仲:“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说服桓公后,又亲自为使,从鲁国救回了管仲,然后把相位让给了他,自己甘居于管仲之下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到管仲病重时,齐桓公曾问相于病榻前,问鲍叔可否接替相位,管仲说:“不可 。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 。”管仲并未按世俗友谊的标准投桃报李,举鲍叔来接替自己 。据说鲍叔闻听此信,反高兴地对人说:管仲荐人无私,能从国家利益考虑,这正是我当初推举他的原因啊!
由此可见,管鲍二人的友谊,实在是为公不为私 。正如他们另一个朋友所说:“吾三人者之于齐国也,譬之犹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则必不立矣 。”正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召忽殉节作死臣,而让管仲做生臣,去建功立业;正是从国家利益出发,鲍叔让出相位甘居其下;同样也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管仲并不推荐鲍叔接替自己以延续齐国的霸业 。可见,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毫无目的的友谊是不存在的,各式友谊,有它各自的需要 。这需要,或是情感上的,或是物质上的,或是其他什么方面的需要,但总不能说你什么都没想,就与人为友了吧?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如何写?


今天我读了《管鲍之交》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 。鲍叔牙是齐国的贵族,而管仲家境贫寒,生活很窘迫 。两人尽管身份有悬殊,但鲍叔牙仍然欣赏管仲,还在经济上帮助管仲 。在事业上也是尽心尽力的帮助他,最后,管仲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家 。面对全国的赞誉,管仲自己感慨万分地说:“我能有今天,全都因为我的知心朋友鲍叔牙帮助 。我们合伙做生意,分利是我总是多拿一点,鲍叔牙认为是我家穷,不认为我是贪财 。我曾替他出主意,,结果反而让他在生意上蒙受损失,而他觉得那是条件不成熟,并不是我愚笨 。我三次做官三次被撤职,他觉得是机遇不好,而不认为是我无能 。在战斗中我曾三次逃脱,他认为是我老母亲需要赡养,从不认为这是懦弱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人们在谈及管鲍之交时,无不把更多的钦佩倾注在鲍叔牙对朋友赤诚无私的友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