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的观后感怎么写?( 三 )


既贪图享受,又厌倦这样的生活;既看重钱财,又未曾泯灭良知;既生活在黑暗里,又一直向往光明,这样的陈白露是迷茫又痛苦的,但是她总是用玩世不恭来掩盖自己 。方达生将她看得很清楚:“我知道你嘴上硬,故意说着慌,叫人相信你快乐,可是你眼神儿软,你的眼瞒不住你的恐慌,你的犹疑,不满 。竹均,一个人可以欺骗别人,但欺骗不了自己,你这佯会把你闷死的 。”这样看来,陈白露的形象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陈白露贪图富足轻松的生活,喜欢享乐,不愿意过平淡的生活,只好住在旅馆里,依附男人以维持自己的巨大开销;另一方面,她不愿意变得像旅馆中的其他人一样,而是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良知 。在这样的矛盾下,陈白露的内心注定是痛苦的,她希望摆脱这样的生活,却又没有办法摆脱,同时,她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像她自己说的:“我这个人在热闹的时候总想着寂寞,寂寞了又常想起热闹 。整天不知道自己怎么样才好 。”实际上,陈白露一直生活在迷茫和痛苦中 。
在这样的生活中,死亡是必然的选择 。正如王福升所说:“白天死睡,晚上才飕飕地跑,我们是小鬼,我们用不着太阳 。”剧种人物的活动时间大都是晚上,陈白露和这旅馆中的人都生活在黑夜里,在这旅馆中见不到太阳 。太阳与黑夜无法共存,正如陈白露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太阳,她无法产生希望 。陈白露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错处,所以希望回老家去,但现实的
账单将她绑在了旅馆里;她救了小东西,可小东西还是落入了火坑;潘月亭破产后,原本对她甜言蜜语的张乔治也不愿伸出援手??陈白露之所以喜欢念那句将死之人的话——“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是因为“我..我..我时常想着这样的人”,这说明,死亡的念头并不是突然出现的 。即使潘月亭破产了,陈白露凭借自己的年轻漂亮,还是可以继续依附另一个男人,但是她不想继续过这样的生活,所以选择了死亡 。
总而言之,陈白露的死亡是在重重矛盾和种种重压下的爆发,潘月亭的破产和张乔治的拒绝只是那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作为一个典型的“忍从型”悲剧形象,陈白露完美的表现了浮华生活中的痛苦和迷茫,展示了一位贪图享乐而又为自己的生活堕落而痛苦的矛盾的女性形象,并不是陈白露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她没有力量去改变,所以,在剧的最后,太阳升起、希望来临的时候,她就像玻璃窗上的霜一样,默默地消失了 。
参考文献:
1.曹禺《日出》剧本,《曹禺文集》
2.《曹禺悲剧观及其悲剧艺术》,胡润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